英山:县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局党支部战“疫”剪影
防“疫”阻击战中的市政作为
——英山县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局党支部战“疫”剪影
在新冠肺炎防“疫”阻击战中,英山县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局勇于担当,全力以赴,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带职工,坚持参与中心战“疫”和市政业务战“疫”两手抓、两不误 ,全面完成了板房安装、卡口值勤、社区排查、城乡污水治理、应急抢险、驻村防控工作任务。
板房安装,他们不辞辛苦。1月22日,县市政管理局副书记鲁力带领工作人员分别到隔山坳、高速口、杨柳收费站、南河等地,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克服重重困难安装完成了4个检“疫”临时用房。截至目前,已安装10处板房。
驻村防控,他们勇于担当。1月24日上午,做县市政管理局书记、局长李群的带领下,大家到联系村温泉镇百涧河村,对包保的47户162人进行细致的入户排查,把他们的户情、人员信息一一登记在册,随后安排工作人员王锦义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驻村,建立微信工作群,邀请各户进群,每天在群里对住户嘘寒问暖,对部分老人电话询问和上门帮助。
卡口值守,他们尽心尽力。1月24日下午,李群带领董超、万敏、吴新科等同志到英山收费站高速卡口配合交警对出站的每一辆车进行仔细检查,对车上的每个人测量体温,不漏一车一人,做好详细记录,对疑似发热人员按照相关程序妥善处理,之后形成工作常态化。同时,把卡口值守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志。
走访排查,他们不漏一人。1月25日,县市政管理副局长董超带领志愿者们到鸡鸣社区滨湖巷、电机厂宿舍楼开展入户排查和志愿服务宣传工作。每到一户,大家都详细询问了解本地住户情况和返乡人员的返乡前居住地址、返乡交通工具、是否经过疫区等情况,并发放疫情防控指导手册和疫情防控宣传单162份。同时,志愿者陈婧琦还建立了社区居民微信工作群,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摸排结束,县市政管理局对两处居民238户327人按照要求分门别类录入表格、及时上报给社区,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累计摸排2856人次。
代购物资,他们心细如发。县市政管理局预备党员万敏主动申请:“我是预备党员,我先上!”他顺利当上了居民代购员,在两个工作群发布物资、药品代购信息,时刻关注着工作群居民需要的物资并作好统计,耐心细致地回答大家的提问,贴心地给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反映,全家一个口罩都没有,丢不了垃圾也拿不了生活物资,万敏急忙向社区反映,想尽办法购买50个口罩,及时发放给李女士等急需口罩的人。万敏先后8次带领同事们开展生活物资、保健药品采购工作,他用“跑腿”“代购”等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陈婧琦对9户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和特殊人群多次上门登记物资、药品需求,独居的蔡贵珍老人说:“我的女儿离得远回不来,多亏了市政局的同志,我虽然一个人在家,粮油米面、蔬菜水果有人送上门,保健治病药有小陈帮忙买,是他们让我能够安心居家,内心不恐慌,让我相信政府有能力解决疫情危机。”
污水治理,他们加强监管。2月7日,李群带领饶宗林、李友维等同志分赴10个乡镇督办污水安全排放,对污水安全运行工作进行管理和调度。先后为全县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调配84消毒液20余桶、医用酒精30壶,督促指导乡镇污水处理厂认真做好污水尾水消毒和厂区防护工作。在厂区消毒液无法进货的情况下,通过多次与厂家沟通,主动联系县污水处理指挥部,顺利将200桶消毒物资接收回来,为英山的污水防疫工作提供了保障。防疫期间,县市政管理局分别对县医院、县中医院等单位进行督办,要求对医疗污水的收集、消毒及排放工作加强管理,检查了各项污水处理流程,防止疫情通过建筑内部排水管道等途径进行传播。
应急抢险,他们分秒必争。2月8日,县市政管理局抢险组接到专家公寓居民电话,反映有一栋楼的卫生间污水漫上公路,对疫情防控相当不利。一行人火速赶到现场,经了解,是附近住户的化粪池没有及时清理造成堵塞,污水泛滥,漫到路面上,现场极其肮脏。居民说:“我知道这个事不应该找你们,是我们居民自己造成的,但是现在我们找不到专业人士来清理,只好向你们求助,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难应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应急人员经局支部同意,以大局为重,赶紧处理。他们立即找来排污车,抽了近1个小时污物,终于把此处险情给处理好,路面也及时冲洗干净并进行了全面消毒。
正向引导,他们及时快捷。县市政管理局综合股马琼主动负责宣传工作,传递正能量。早在1月20日,就在工作群中提醒“开窗通风、勤洗手、少聚会、戴口罩”。 1月25日,利用电子屏反复播放“疫”情防控标语;1月26日,张贴指挥部文件和《致父老乡亲的一封信》;1月28日,指导制作美篇《市政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月29日,县市政管理局抗“疫”事迹被录进“英山红信”《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来自一线的报道!》;1月31日,制作、悬挂宣传横幅5条;2月4日,指导制作抖音《英山县市管局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宣传;2月21日,向县委宣传部推送典型事迹《万敏:我年轻、当过兵,给我多排班》被采用。(马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