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增“颜值” 提“气质” 美丽街区创建深入推进
街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聚集地,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城市生活向往。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共建美丽街区、共管城市家园”的部署要求,我市把打造“美丽街区”作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有力抓手,建设“美丽黄石”、激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微细胞”,对标“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共管”,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持续推进街区环境整治美化,因地制开展特色创建,坚持用绣花之功扮靓城市颜值,涵养城市气质,润好城市文明底色。今年,我市2021年申报的3个省级“美丽街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城区新一轮申报的3个省级“美丽街区”创建持续推进。
一、对标干净有序,街区形象颜值愈加靓丽。一是加强环卫保洁。科学组织调配环卫保洁力量,增加重点区域洗扫作业和常态保洁频次,加大垃圾清理转运和环卫设施检修维护力度,街区基本实现了“三个保持”,即:保持道路、饰齖面铺张、绿化带(池)中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泥、晴天无积水;保持果壳箱、垃圾桶无积存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完好无缺损,周围无垃圾、污水和污迹,无明显异味。二是推行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通过入户宣传、举办专题讲座、节日主题宣传等形式,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引导每一位居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将垃圾分类工作从社区“独奏曲”变成全民参与“大合唱”。铁山街道结合“美丽铁城•生态街区”创建,建成铁山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日活动,开发自有著作权生活垃圾分类软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智慧服务,设定社区点位101处,配置分类桶354个,安装楼栋有毒有害垃圾收集袋335个,设置集中投放管理房4座,投入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4辆,基本实现了智能垃圾分类小区全覆盖。三是加强秩序管控。坚持“集中大整治与专项微治理相结合,教育引导与严管重罚相结合”的原则,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为抓手,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大日常巡查监管频次,向“十乱”现象执法亮剑,发现一起、教育一起、查处一起,对屡劝不改、多次违法的商户一律从严从重处罚,并予以曝光,放大执法效应。今年以来,累计整治“十乱”问题2.6万起,办理案件865件,处罚9.6万元。出店经营、流动摊贩、乱停乱放、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倾乱倒等城市顽疾逐步减少。
二、对标安全整洁,街区服务功能愈加完善。一是设施完好水平不断提升。加强设施巡查维护管理,累计维修破损道路及人行道3200平方米,修复窨井(盖)235座(块),补栽绿植1.1万平方米,检修路灯260盏,保持道路连续、平整、畅通,无松动、破损、坑洼,路灯照明设施完好整洁、亮灯率达标,绿化景观效果良好、无死株枯枝、无黄土裸露。二是建筑立面逐步擦亮。对街区范围破损、陈旧、风化严重的房屋外墙全面粉刷防渗处理,对破损、渗漏的落水管道全面整修更换,对垂掉、凌乱的空中线缆全面清理规整,累计粉饰更新建筑立面15万平方米,维修更换落水管道2600米,清理空中“蜘蛛网”3600处,保持建筑外墙整洁、完好、有序,临街立面管线有包裹、美化处理。三是公共设施持续完善。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升级改造背街小巷50余条,刷黑路面2万余平方米,施划机动车停车位3300余个,安装路灯362盏,居民出行环境更加安全、便利;优化绿化布局,配套文体设施,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新增公共绿地5000余平方米,改造公共广场和休闲场地50余处,配置健身器材等设施260余件,安装宣传栏、指示牌1200余处,居民生活环境更加美化、舒适。
三、对标共管共治,街区创建氛围愈加浓厚。以党建引领“五共”模式,为民解难题、办实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优化人居环境,共建美丽家园,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在我市“美丽街区”创建中得到生动诠释。一是决策共谋聚民意。石榴园社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和监督协调委员会,通过召开老旧小区改造讨论会,召集居民代表共商重难点问题,将居民意见充分融入改造方案,将工程“改”到百姓心坎上,共同点亮生活中的“幸福灯”。二是发展共建增动能。九龙洞社区坚持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实事小事和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为切入点,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将各方资源有效凝聚在一起,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群众共荣感不断提升。三是建设共管惠民生。文化宫社区成立“双文明”建设民主管理委员会,将“你和我”变为“我们”,发动群众“一起干”,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物业管理,带头遵守楼道公约、爱护环境,开展文明宣导,化解居民矛盾,并发动居民捐出爱心资金,用于绿化设施改造建设,美化小区环境,让群众在建设发展中尽到更多责任、得到更多实惠。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最干净城市”、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美丽街区”创建,不断创新街面环境秩序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保障群众脚下安全、点亮城市街头巷尾,不断提升、改善、巩固街区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