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调查研究正文

破局城市扬尘——来自湖北省宜城市的调查思考

2015-12-24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湖北省宜城市位于汉江中游,是湖北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宜城市规模逐步扩张,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开发面积逐步增大,而监管力量相对不足,城市扬尘防控面临较大压力。

  追根溯源:“两源头”+“一环节”

  源头之一:砂石转运场所无序发展。近年来,市政建设项目增加,加上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刺激了宜城市砂石采集市场的膨胀。砂石转运场所的增加,成为城市扬尘的首要因素。

  源头之二:露天建筑工地管理粗放。宜城市房地产开发规模一直稳定在每年60万平方米左右,加上大量的市政建设项目,每年在建工地多则上百个,少则数十个。一些建筑工地乱堆乱放易扬尘物料、易扬尘建筑垃圾,不采取任何封闭措施;一些房地产项目在工程竣工时,从各窗户、楼层乱抛垃圾;一些工地虽有降尘设施,但运输车辆冲洗制度落实不到位,临时洒水、铺路、遮盖等应付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拆迁现场扬尘污染尤其严重。

  “一环节”:物料运输环节监管滞后。从砂石运转环节看,全市范围内现有砂石运输车辆190多台,虽然对砂石运输车辆及采砂企业明确提出“三不装”要求(改装车辆不装,密封、覆盖不严不装,超出厢板不装),但部分车主私自将车辆加长加宽,以达到多载目的;一些车辆没有严格控制超高、超载、超限车辆上路;没有执行车辆上路前车身整洁的规定。从建筑渣土运输环节看,很多建筑施工车辆(机具)驶出工地时,运输散体材料、流体材料或清运建筑垃圾,没有做任何的防范措施,造成沿街、沿路抛撒建筑垃圾的现象时有出现。另外,一些车辆不按规定到土场倒土,渣土随意倾倒,这种现象夜间更是频发高发。

  对症下药:“两管”+“多控”+“一加强”

  “一管”:砂石运转场所管理规范化。规范砂石转运场所设置,3年内逐步取消市区内的砂石转运场所,明年底前取消窑湾砂石码头。加强砂石运转场所监管,要求砂石企业堆放场采取遮盖、压尘、防尘措施,要求沙石企业在装车过程中实行喷水压尘措施。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规范市区砂石运输通道。

  “二管”:露天建筑工地管理精细化。完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对施工围挡、道路硬化、冲洗设施设置、运输车辆密闭等纳入刚性管理要求,并将工地现场管理是否达标作为渣土处置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出土工地实行清理区、清洗区、检查区“三区”管理,从程序上对渣土处置行为进行规范。落实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规定,督促建设项目全面使用商品混凝土。渣土外运时,建设、施工、监理企业要安排人员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旁站式跟踪管理。3年内实施专人一对一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确保渣土车辆净车上路。

  “多控”:多管齐下管控扬尘。事权下放,推行属地管理。鉴于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人员超负荷工作、压力巨大的实际。建议实行扬尘治理属地管理模式,发挥属地管理的主体优势,立足教育在先、发现在先、整治在先,形成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良好局面,以提高管理效率。明晰权责,强化部门协作。按照“权责统一”原则,厘清相关部门权责,加强部门信息沟通互联,充分发挥城管委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完善发现处置的快速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公众参与,构建全民监督体系。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热心人士的作用,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大扬尘防控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制定社会监督激励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扬尘管控的积极性。

  “一加强”: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坚持把做好道路清扫保洁作为抑制城市扬尘的重要环节来抓。借鉴“暴雨洗尘”理念,加大市区主干道洒水、洗扫作业的频次,形成深度保洁工作常态,增强城市扬尘治理效果。加强日常考核督办。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考核作为城市综合管理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清扫保洁考核督办机制,提高城市道路清扫质量和效率,抑制扬尘污染。严格违法案件查处。把查处污染城市道路的违法案件作为治理城市扬尘的重要手段,严管重罚、以罚促管,有效遏制污染城市道路行为的发生。(杨明生、李金亮、夏红梅)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