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调查研究正文

黄冈:市区城市公厕“厕所革命”工作纪实

2020-09-27 14:55:49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厕所革命”这三年

黄冈市区城市公厕“厕所革命”工作纪实

公共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体现城市亲和力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随着黄冈市区建设的发展、道路不断延伸,人口不断增加,公厕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厕问题是考验着政府的城市形象观与以人为本的深度。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折射文明风尚。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2月以来,黄冈市城管执法委坚决落实市委政府决胜全面小康、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要求,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改善市民如厕条件当做一件大事、实事来抓,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做好老百姓“方便”的事情,一场厕所革命的浪潮在黄冈城乡大地掀起。如今走在黄冈市区主次干道,如厕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厕所革命已经成为市民生活品质提高的最直接体现。

一、建厕目的

在我们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却忽略了人们最根本的需求,每个人或许都有过“内急”,却找不到公厕的尴尬经历。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歧视厕所、鄙视厕所、忽视厕所、厕所文化缺失及顽固的如厕陋习,导致了厕所脏、乱、差、少、偏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公共厕所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必要产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厕担当着“城市窗口”的角色。2020年是黄冈市“双创”关键年,公厕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基础设施,更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厕所革命”以前黄冈城区公厕状况

(一)不够用

一是数量不够。黄冈城区人口数量约35万人,人口密度992人/k平方米,面积353平方公里。据调查,2018年以前,黄冈城区共有城市公厕公厕42座,分布在黄州区赤壁街道、东湖街道、禹王街道三个办事处(面积约84平方公里)。按照专业规划要求,城区每3座公厕/ k平方米,城区需要配置252座公厕(不包括高新区、白潭湖片区、禹王工业园、南湖工业园),城区仍需公厕210座。

二是分布不匀。黄冈中心城区46条主次干道,其中18条道路没有公厕,明珠大道从东方广场至鄂黄大桥5.4公里没有一座公共厕所,“如厕难、难找厕”成为我市一大顽疾。

(二)不好用

一是男女厕位比例失调,厕位男多女少。城市公共厕所排队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很多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男性如厕基本不用排队,而女性往往需要排队且等待时间较长,男女如厕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有关调查显示,女性如厕平均时间为249秒,男性如厕平均时间为170秒,女性如厕时间是男性的1.5倍,所以很多公厕出现“女占男厕”尴尬现象。

二是特需人群如厕难。女儿带着行动不便的父亲该进哪个厕所?妈妈带着两三岁的儿子该进哪个厕所?很多残障人士因轮椅进不了厕所等诸多问题都是亟待改进的因素。

三是管理待提升。城区42座环卫直管公厕,都是“集中看管”模式,一人管理3-4座公厕,卫生很难做到及时清扫,加上少数市民如厕时没有冲洗,导致厕所普遍存在脏、臭现象。

(三)不能用

据调查,城区直管公共厕所大都年代久远、设施陈旧,下水道不通导致粪便四溢、恶臭难闻,外部环境差、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窗户普遍设计较小且无纱窗,导致光线昏暗、通风不良、蚊蝇成群,很多厕所因管道破损被迫关门导致市民投诉。

三、“厕所革命”建设成果

为彻底解决城区公厕“难找、难看、难闻、难用”等问题,市城管委成立“厕所革命”建设专班,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胜 “统筹规划、全面建改、管理提升、示范引领、文明如厕”五大攻坚行动,把改善市民如厕条件,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做好老百姓方便的事。如今,走在市区主次干道,如厕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厕所革命”建设成果已经成为市民生活品质提高的最直接体现。

(一)新建一批

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摸底调查,加强规划对接,不断优化公厕的区域和功能布局;围绕规划先行、统一布局、标准建设、强化管理总思路,市环卫局克服了公厕规划选址难、建设落地难、资金保障难、时间紧张难等重重困难,创新方式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市区先后制定出台了《黄冈市“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黄政办发【2018】10号)、《黄冈市“厕所革命”总体规划(2018 -2020)》(黄厕建【2018】1号)、《黄冈市城镇“厕所革命”专项规划(2018 --2020年)》(黄建发【2018】38号),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完成了踏勘新建公厕初步选址60处、获得规划行政审批许可选址48处、三年落地新建城市公厕34座,市区公厕布局日趋优化。

新建公厕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达到通风良好、功能完善、没有异味、干净整洁的标准,有效的缓解了公厕存在不足的问题。更高度关注女性、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要求,加强人性化服务,在品质上打造“六化”的设计理念。

净化:为了巩固“厕所革命”工作成果,确保日常管理达标,结合实际情况,对城区直管公厕实行一人一厕和集中看管两种模式,挂牌上岗、保洁记录上墙、公开征求满意度,工作时间循环保洁,达到“四净四无两通一明”的管理要求, 即“四净”是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四无”就是无四害、无臭味、无堆积杂物、无暴露保洁工具,“两通”就是电通,水通,“一明”就是灯明。

美化:对建改公厕从设计理念上融入美化元素,室外设置绿化带、小景;室内配置花卉、绿植、盆景,不仅美观了环境,而且净化了空气,让如厕者赏心悦目。

亮化:为提升城市公厕整体形象和品位,按照市区夜景亮化要求,对城区8座建改公厕进行了亮化。亮化后的公厕与城区其他景观相融合,成为夜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美化了城市夜景,而且市民夜间在远处也能及时发现公厕将不再为“内急”时找不到公厕犯难,有效减少了市民随便“方便”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文化:新建公厕,不仅在风格上融入到周边环境,而且融入人文地域文化元素,其外形设计理念以灰、白为主色荆楚风格,与大树、小景、假山、绿地交相辉映,高低错落有致;内部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式建筑技术工艺,如休息景观庭院、架空防潮层、镂空木艺、休闲座椅、牌匾字画等。

人性化: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在公厕环境、设施上体现出对使用者的贴心的服务和人文关怀。

1、第三卫生间。在公厕面积条件允许情况下,建改公厕将增设第三卫生间,它的作用是为解决家庭成员间协助如厕不便进男女厕所而设定的家庭卫生间。按照标准,内部设置了成人坐便位、儿童坐便位、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有婴儿多功能操作台、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抓杆、挂衣钩、呼叫器和无障碍通道等设施设备。

2、调整了男女厕位比例。根据人流集中的场所,女厕位与男厕位(含小便站位)的比例不小于2:1和3:2的设计。调整后,女厕位多于男厕位,有效的解决了女性厕位较少排队的问题。

3、调整通风采光面积。按照公厕设计标准要求,通风、采光面积之和与地面面积调整为1:8,解决了厕所异味及采光不足等问题。

4、调整厕位面积。传统的老旧厕所,厕位较小,如厕时极为不便,根据标准要求,厕位面积调整为1.2﹣1.5平方米。

5、更换冲水装置。如厕后,由于传统水箱式和延时阀开关需要用手来操作,为防止交叉污染,改为感应式和脚踏式冲水设备,同时有效降低了水的使用量。

6、除四害。为防止厕所蚊蝇和老鼠,新建公厕全部配置纱门纱窗;并在厕所周边投放鼠药。

智能化:为进一步让“方便”更方便,新建部分公厕设计了智慧公厕系统,其中包括负压抽风除臭系统、智慧感应照明、厕位引导系统、人脸识别厕纸机、增香机等智慧功能系统。

(二)改造一批

2018-2019年,环卫局先后对“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厕位较小、潮湿异味、老旧破损”等11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公厕“摇身一变”,以洁净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改造依据《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2016》二类以上的设计要求建设,设施更高档、布局更合理、外观更靓丽,采光更通透、配置更完善、内部更洁净、服务更人性,为市民提供了更舒适的如厕环境。

(三)提升一批

城区环卫直管公厕,很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进水管线老化漏水,下水管网极易堵塞。环卫局组织专班人员对老旧公厕进行摸排,整体提升了36座公厕水暖设施。为防止如厕市民病媒交叉污染,将水龙头改成感应式,水箱式冲水设备改成脚踏式,并提升更换了新式盥洗盆,配置了洗手液提取器、镜子、免费厕纸等。

(四)开放一批

按照《黄冈市区文明如厕行动方案》文件要求,环卫部门负责督促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业网点免费开放内部卫生间,为市民“方便”提供更多就近的选择。同时鼓励沿街商铺积极向社会开放内部厕所。2018年已分三批免费对外开放社会厕所77家单位122座,统一安装了对外开放牌和厕所文明公约牌,市民只要看到单位门口悬挂“内设厕所,对外开放”的蓝色编号标识牌,表示这家单位的厕所可以供市民免费使用。社会公厕免费对外开放为市民打开了“方便之门”,不仅盘活了现有“厕所存量”,提高了厕所的利用率,实现了厕所资源共享,有效的弥补了我市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巩固“厕所革命”工作成果,确保长久发挥效益,对公厕实行专人看管和集中看管两种模式,挂牌上岗、保洁记录上墙、公开征求满意度,工作时间循环保洁,强化《病媒生物管理制度》,达到“四净四无两通一明”的管理要求。做到设施配备“四齐全”,即:照明设施齐全、冲水设施齐全、通风设施齐全、手纸配备齐全,进一步规范了公厕管理工作,营造良好如厕环境,告别了“新开的茅厕三天香”的老局面,把公厕打造成展示城市名片的“新窗口”。

(六)完善公厕标识

2018年,市环卫局通过预算、招标程序,投资27万余元,对城区公厕进行统一设计,规范设置渐进式导向牌、门牌、区域牌、制度牌、文明提示牌等公厕标识共计1545块,极大方便了如厕人群,改善了“难找厕”的局面。

四、综述

(一)建设成效、

三年来,黄冈市城管执法委全力推进市区城市“厕所革命”工作,制定了市区城市厕所建设近期规划,提前完成了“厕所革命”三年攻坚战“新建30座、改造5座”总任务。  2018年至今投入资金2515万元(含社会筹资)。

2018年新建了30座、改造5座,附属新建环卫工人休息间122平方米;

2019年新建2座,改造6座;

2020年新建2座,改造4座。

三年来,黄冈城区共完成建改公厕49座,总面积3525平方米,总厕位476个(含小便器),其中无障碍厕位75个,第三卫生间22个。2018年整体提升了老旧公厕36座;2018年8月与市文明办联合运作,免费开放社会厕所122座。通过“厕所革命”建设市区直管公厕将达到75座,加上对外开放公厕数量,城区公厕总和达到197座,厕所数量、质量、如厕环境有了极大的提升。市环卫局对市区75座建改公厕建立了一厕一档台账,记载了公厕详细数据资料,并制定了黄冈城区公厕、对外开放公厕分布图。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项规划引领。城市公厕建设没有专项规划指导,在城市新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把公厕建设作为配套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抓好落实,导致后期建厕很难落地。

2、公厕建设配套难。公厕面积虽小,但配套设施必须健全。由于受各项配套限制,尤其是道路、上水、下水、电源等设施,办理难度大,加之公厕没有土地证,给归属维权、改造提升工程施工带来不便,手续办理难,致现有的公厕改造提升工程难以落实。

3、邻避效应影响。没有公厕或缺少公厕,群众不方便,但公厕建在哪里,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距离远了近了,群众都不满意,这就给公厕选择址增加了难度。建公厕都叫好,但建在我门口就不好,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群众投诉、抗议、堵路、静坐、阻挠施工等各种问题。

4、公厕运行管理难。三分建七分管,建厕不易管厕更难,一座好的公厕建成开放,按照相关环卫公厕作业管理标准规范要求,二类以上公厕采用“跟踪保洁”作业模式,需要管理员循环保洁,而且工作时间较长,工资低了没人做,工资高了经费不足。公厕要求全天候开放,夜间经常性出现设施遭破坏、被盗现象。

(三)关于公厕建设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全面提升对“厕所革命”意义的认识。“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民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承载生态环保、卫生健康、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实现,推进“厕所革命”,要不断创新理念,以思想发动、部门联动为基础的系统性、持续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科学规划布局。根据国家标准、区域人口分布、产业状况和公厕使用强度,合理规划公厕布局,弥补部分区域公厕数量和厕位不足问题,完善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特别是新城区、工业园区,将公厕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中,建设开发要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减少落地阻力,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的城市公共厕所服务体系。

3、优化审批流程,破解选址难题。“厕所革命”不是城管环卫部门唱“独角戏”,需要职能部门联动推进,建议优化城市公厕规划、选址、招投标和相关审批流程。破解公共厕所选址难题,把公厕选址与人流量大的街头小游园、绿地、广场等园林绿化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将建厕所变为建游园配套设施,减少“邻避效应”影响 ,确保公共厕所建设项目快速落地。

4、将公厕纳入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发挥大数据及一网统管作用,开发以“智慧城市”平台的公厕手机电子地图,将公厕位置、状态、管理统一纳入平台建设,便于群众查找公厕、了解公厕的开关状态、人流量情况等,同时便于管理。

5、加强“文明如厕”宣传力度。整合媒体资源,对“厕所革命”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倡导“文明出行、文明如厕”理念,让广大市民自觉养成爱护公厕的良好习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厕所革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城市发展到哪里,我们就把厕所做到哪里。市区一座座公厕的建设和改变,就是彰显出市城管委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与信心,我们将不断加大公厕管理力度,努力提升市民和游客的满意度,让市民“方便”更方便。(叶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