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调查研究正文

宜昌:白蚁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5-06 13:10:57 |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宜昌地处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性河谷气候,周年温差小,非常适合白蚁的生长繁殖。近年来,宜昌市房屋受白蚁危害严重且有加剧蔓延的趋势。宜昌市住建局组织调查小组,历时三个月,实地了解宜昌市白蚁防治机构运行、人员配置状况;普查全市房屋遭受白蚁危害率和危害程度,摸清居民对白蚁防治的诉求;核查白蚁防治企业的数量、规模、技术和业务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拟定宜昌市白蚁防治工作建议,对宜昌白蚁防治理念和防治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白蚁防治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创造生态、绿色、健康和安全的人居环境,促进宜昌白蚁防治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宜昌市白蚁防治工作现状调查

调查小组对宜昌市所有乡镇、居村进行全覆盖式调研,并实地入户调查111个村(街道/社区)481户,拍摄白蚁危害现场典型照片1891张;访谈调查11个体制内白蚁防治机构(含夷陵区、猇亭区和中心城区)和20家市场白蚁防治企业,并对大型设备、药品仓库、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集到我市白蚁防治工作现状的第一手数据资料,确保了调查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

(一)宜昌市白蚁危害情况调查

1.白蚁危害率调查

通过对宜昌市辖所有的县市区白蚁危害普查,宜昌市遭受白蚁危害的房屋涉及792个村(街道/社区),共24129户(见表1)。

表1:宜昌市白蚁危害村/户汇总

注:按照既往宜昌市白蚁防治工作模式,猇亭区白蚁防治工作参照县市管理,由区政府主导。中心城区是指不包含猇亭区的宜昌市城区,以下所指相同。

2.白蚁危害损失调查

根据入户实地调查采集的数据,对白蚁危害部位据实测算(测算依据见表2下方注2),并结合乡镇(办事处/街道)上报的经济损失和村镇(街道/社区)、村民灭治费用,计算各县市区的户均损失,进而推算出各县市区白蚁危害直接经济损失。宜昌市房屋白蚁危害直接经济损失约9307万元,户均损失约3857元(见表2)。

表2:宜昌市各县市区白蚁危害损失

注1:经济损失含直接经济损失、无效灭治费用等;计算依据:入户典型样本白蚁危害据实核算,并参考各乡镇上报的经济损失汇总;户均损失=总经济损失/危害总户数;

注2:入户典型样本白蚁危害据实核算标准:木门350元/个;窗户200元/个;衣柜2000元/个;橱柜500元/个;房梁200元/根;楼板100元/平米。

3.白蚁防治现状调查

实地入户调查白蚁危害111个村(街道/社区)481户,开展了白蚁灭治的有275户,占57.2%,其中,聘请专业机构灭治的仅占21.4%;未实施任何灭治措施的有206户,占42.8%。

(二)宜昌市白蚁防治企业及从业人员调查

1.白蚁防治企业概况

通过宜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检索,借助网络搜索以及实地调查,对宜昌市从事白蚁防治服务经营的企业进行了普查,截止2018年12月底,宜昌市白蚁防治企业共31家,注册资金2595万元。

2.白蚁防治企业从业人员调查

实地调查显示,宜昌市白蚁防治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不多,素质不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2.7%,大专占34.5%,高中占50%;从业时间在1年以内的占18.9%,1-3年的占27.9%,3年以上的占53.2%。

3.白蚁防治企业经营状况调查

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我市白蚁防治企业经营能力不强,房屋白蚁预防和灭治收入占比较低。已开展白蚁防治业务的企业,均有药品仓库。在白蚁防治药物采购管理方面,凡采购药物的白蚁防治企业均能做到规范管理,但这类企业占比很低,80%以上的企业采用自制药物和技术方法进行白蚁预防与灭治。

(三)宜昌市白蚁防治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调查

1.白蚁防治机构履职情况调查

白蚁防治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后,只有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和夷陵区白蚁防治所仍在独立履行白蚁防治机构的职能,人员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白蚁防治业务工作正常运行;宜都白蚁防治工作由金诚物业公司负责;枝江白蚁所和长阳白蚁所目前还保留了人员编制,分别为4人和1人;其他县市区白蚁预防和白蚁灭治工作明显弱化。

宜昌中心城区房屋白蚁防治工作由市白蚁防治研究所负责,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白蚁预防做到全覆盖,房屋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并履行公益服务职能,对中心城区困难户、公共服务区开展白蚁灭治工作,做到应治尽治。本次调研发现,宜昌中心城区房屋遭受白蚁危害的社区占比最少,户均损失也最低。夷陵区白蚁所负责夷陵城区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白蚁预防和全区房屋白蚁灭治工作。本次调研发现,夷陵区城镇房屋遭受白蚁危害占比和户均损失明显低于全区水平。

2.白蚁防治机构从业人员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宜昌市白蚁防治机构从业人员共有34人,其中编制内24人,占70.6%;编制外聘用10人,占29.4%;实际在岗28人,占总人数的82.4%。其中管理人员7人,占20.6%;技术人员21人,占61.8%;其他6人,占17.6%。从业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和本科学历各7人,分别占20.6%;大专14人,占41.2%,中专及以下6人,占17.6%。

二、宜昌市白蚁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白蚁防治地方法规空缺

2017年12月18日,宜昌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宜府发〔2017〕32号),《宜昌市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84号)予以废止,宜昌市白蚁防治行业指导法规目前空缺。《宜昌市中心城区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67号)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仅针对中心城区房屋,涉及面太窄,且农村白蚁防治未纳入其中。因行业指导法规缺失,同时对政策把握不够,白蚁防治收费取消后,较多县市区一并取消了白蚁防治机构、人员以及经费,房屋白蚁防治工作弱化。发生蚁情的影响因素很多,但蚁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与治理投入情况,直接决定了蚁情的蔓延和危害程度。调研数据对比发现,对白蚁防治工作重视的县市区,防治机构、人员和经费基本有保障,白蚁危害控制就好,危害发生面和损失也就小。

(二)农村房屋白蚁防治工作长期缺失

指导全国白蚁防治工作的纲领性规章《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2004年建设部第130号令),主要为了加强城市房屋的白蚁防治管理,控制白蚁危害,保证城市房屋的住用安全,而广大农村房屋长期未能纳入白蚁防治管理。宜昌所有县市区均属于白蚁危害高发地区,尤其三峡和清江库区形成后,更加剧了宜昌白蚁危害的发生。本次调研发现宜昌农村房屋遭受白蚁危害面和程度远远高于城镇房屋,根本原因是农村房屋新建时从未做白蚁预防且发生蚁害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理。房屋白蚁防治工作贯彻的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白蚁预防包治期限不得低于15年。因此,宜昌农村房屋产生白蚁危害,并不断加剧是必然的结果。

(三)白蚁防治市场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8年12月底,宜昌市白蚁防治企业共31家,整体表现出企业经营能力不强。白蚁防治企业最强的公司,房屋白蚁防治业务每年营业收入不到500万元。本次宜昌市蚁情普查,宜昌市房屋发生白蚁危害的共有24129户;2018年农村新建房屋12750户(含精准扶贫异地搬迁新建住房),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2018年各县市区城镇新建房屋981.3万平方米。可见,宜昌市房屋白蚁危害灭治和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任务艰巨,而现有的白蚁防治企业防治能力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进而产生许多无效灭治,增加了居民负担和损失。调研发现,市场参与主体水平参差不齐、不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收费混乱、防治药物效果不佳且用药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没有相关的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行业统一监管,目前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发展阶段。

(四)居民白蚁防治意识淡薄

农村房屋一方面前期国家没有纳入白蚁预防和灭治范围;另一方面居民对白蚁危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白蚁对人体不构成伤害就放任不管,部分想防治的居民也找不到途径和方法。入户调查发现,每当白蚁繁殖季节,居民多采用土法进行灭治。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白蚁危害依然存在甚至加重。对发生白蚁危害的房屋汇总统计发现,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对危害的房屋进行拆除异地重建,或将受损的房屋部件进行更换;经济条件不许可的家庭,只能被动接受受损的现实,如对危害的楼板放弃不用,将原本两层的房屋被动变成一层使用;有的居民房屋多间因白蚁危害而没有门、窗,白蚁危害已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三、宜昌市白蚁防治工作建议

(一)推动宜昌市白蚁防治地方立法

由于白蚁危害具有严重性、传播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其防治不仅需要积极有效的技术和策略,还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与约束。目前急需启动宜昌市白蚁防治行业指导法规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并实施《宜昌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推动宜昌白蚁防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培育并规范白蚁防治市场

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白蚁市场发展不能放任不管,需要行业管理机构的监管。为了理顺“管”“办”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更好培育宜昌白蚁防治市场,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从白蚁防治技术服务为主向白蚁行业管理为主转变,当好“裁判员”。积极探索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施工服务以及15年包治期内白蚁灭治工程施工服务通过招投标“购买服务”交由白蚁防治企业承担的施工模式;尽快出台《宜昌市房屋白蚁防治单位名录管理办法》和《宜昌市白蚁防治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规范和约束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宜昌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未来工作重心从具体施工转移到监督白蚁防治工程质量、规范白蚁防治市场管理、负责公益灭治,加强科研和防治技术标准制定上来。

(三)加大白蚁防治科普与宣传力度

普及白蚁防治知识,增强百姓的白蚁预防、灭治意识,调动居民积极性,配合和参与预防、灭治工作。在科普和宣传中,充分释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白蚁防治方针,全民树立无蚁早防,有蚁必治的防治意识。根据白蚁的生活习性和扩散传播主要途径,针对“分飞”、“行爬”和“携带”,采取有效的方法杜绝白蚁入室危害;借助典型案例为百姓算白蚁灭治经济帐,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投入产生的效益;积极引导居民房屋通风和防潮,杜绝房屋周围遗留可供白蚁生存的食材,断绝一切白蚁可能的传播来源。

(四)强化白蚁防治科研与新技术推广工作

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环保型白蚁防治技术替代传统的药物屏障技术,实现白蚁防治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总趋势。鼓励各白蚁防治机构和人员积极开展白蚁防治技术研究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白蚁防治新技术、新药剂的开发及推广应用,逐步建立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白蚁防治施工体系,推进白蚁防治工作向综合治理、监测控制、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