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宜昌印象
图为:宜昌山水之城(徐学工摄)
图为:宜昌城区沿江大道和天然塔(李程摄)
图为:宜昌美丽的滨江公园(周运逸摄)
大美宜昌市,涛声涤旧城。
楼台镶玉带,水电送繁星。
舟笛融乡梦,行人醉画屏。
诗史今创造,豪气若江横!
——熊召政 2014元旦
逐梦宜昌
长江浩荡凯歌旋,大城崛起梦想飞。2013年的宜昌,肩负在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中率先突破的光荣使命,坚定地朝着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目标激情奋进!
这一年,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宜昌站历史高位,谋发展远局,构建“1+10”改革创新体系。顶层设计集众志,蓝图巧绘聚民心。
这一年,宜昌新区建设豪迈起步,气势如虹。在“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诗意化布局中,总投资超过800多亿的百余项目拔地而起,展现出“产城共荣”的波澜壮阔。
这一年,以人为本牵全局,文明创建惠民生。一大批民生问题的解决,激起群众爱城如家,参与创建热情似火。宜昌不仅以优异成绩通过了中央文明委测评,也让自己品位之城、品质之城、精致之城名不虚传。
这一年,开放先导和创新驱动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深圳南玻“国内超薄玻璃”在宜昌问世,广汽中兴C3轿车在宜昌下线,高铁联网让宜昌快速融入全国都市圈。“高速”与“高效”联袂,实力与魅力彰显。
这一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雷厉风行,节俭之风劲吹宜昌城乡。“三节”同办,中外艺术家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与百姓同乐,“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映成趣,造就了宜昌人文新景致。
这一年,农村危房减少了,城市保障性住房增多了,与民生改善同步的网络化管理城乡全覆盖。宜昌首获“长安杯”再获“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生动诠释了何为“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这一年,县域经济全面发力,城乡统筹有序推进,绿化美化行动和亮化净化工程次第展开。山水宜人,城乡如画,宜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节节高升。
……
这一年,宜昌有太多的喜悦,有太多的感动,足以在记忆深处留下精彩的永恒;当然,也有不足,更有困难,足以在自豪中保持清醒。
展望2014年,宜昌将坚定执行全省战略布局,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继续追寻全市人民的大城梦、幸福梦!
◎深化改革“1+10”布局
宜昌继出台7个规范性改革文件后,又着力谋划构建“1+10”的深化改革新格局,在《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意见》的统筹下,出台了十个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在发展理念、实践路径、考核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快速转变,不断激发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宜昌新区雄健起步
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宜昌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宜昌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江北60平方公里、江南45平方公里)。新区建成后,宜昌城市面积将扩容两倍,成为长江沿线重庆至武汉间又一现代化特大城市。2013年3月21日,宜昌新区建设推进办公室挂牌成立。同日,总投资168亿元的宜昌新区首批51个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一年来,共开工建设10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00多亿元,新区建设稳步推进。
◎地方税收首超200亿
宜昌市地方税收在全省市州(除武汉外)率先突破200亿元大关。生产总值位列全省第二、中部地区同等城市第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第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先全国全省、领先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
◎文明测评再交靓卷
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2013年12月22日,宜昌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继续以全省参评城市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中央文明委测评,再次受到中央文明委通报表彰,为宜昌市2014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奠定坚实基础。
◎“宜昌造”超薄玻璃面世
2013年12月26日,宜昌南玻显示器件一期项目正式竣工试产,“国内超薄玻璃”(厚度仅0.7毫米)在宜昌问世。南玻新上精细玻璃和超薄电子玻璃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三个当年”的目标,其核心技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
◎高铁联网北上广
2013年7月1日,随着G556次宜昌东——北京西的高铁缓缓驶离站台,317名旅客乘坐宜昌首列高铁奔赴北京。7月2日,宜昌至杭州的高铁开通。从此,以武汉为节点,宜昌至全国多个城市实现朝发夕至,快速融入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的全国都市圈。与此同时,宜保高速全线贯通,宜巴高速基本建成。新增三亚、宁波、杭州、厦门、贵阳、绵阳等多条航线。长江中上游区域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文化盛宴“三节”惠民
本着节俭办节、文化惠民、促进发展的要求,2013年9月14日至22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四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第三届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在宜昌隆重举行。“三节”期间,来自五大洲14个国家的300多位中外艺术家、海内外嘉宾相聚三峡、爱上宜昌,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景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交流巡演,“三节”办成文化惠民的盛宴,极大地提升了宜昌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评价宜昌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举办节庆活动的新路子。
◎磨剑十二铸“长安”
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和执法满意度名列全省市州第一,宜昌市连续三届(每四年一届)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终于在2013年5月31日召开的全国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上,成功捧回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率先在全省同级城市中实现零的突破,成为全国最平安的城市之一。
◎首试舌尖上的安全城市
宜昌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入手,在全国率先创建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以农业投入品可追溯管理为核心,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柑橘、茶叶和高山蔬菜三大产业实施可追溯管理。落实食品索证索票制度、问题食品召回和下架退市制度,在流通领域实现可追溯管理全覆盖。其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荣获全国食品安全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奖。
◎五省同上“宜昌轿车”
2013年5月16日,宜昌市政府、广汽集团、中兴汽车公司宜昌汽车基地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宜昌举行。12月21日,首款宜昌造广汽中兴C3轿车在宜昌车展上市。重庆、河南、湖南、广西等地也于当天同步上市。第一批入网经销商35家,将陆续发车5000台,未来经销商网络将达到300家。
◎折桂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市级行政审批再由过去1340项锐减到目前的72项,仅为过去的5%,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2013年12月27日,由《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环球对望·中国与世界”高峰论坛暨2013环球时报总评榜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宜昌凭借多方优势脱颖而出,成为2013年度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之一。20个获奖城市中,省会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3个,地级城市仅有宜昌等两个入围。
◎县域经济“四虎”生威
宜昌所辖宜都、夷陵、当阳、枝江被授予“2012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在全省县域经济十强中分列第三、五、七、八位。2013年10月21日,“2012年度湖北省百强乡镇”评价结果发布,宜昌有17个乡镇入选百强方阵,上榜乡镇数位居全省第一,宜都、枝江、当阳冲刺全国百强,其他各县市区赶超进位,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新成绩。
◎危房改造福泽万家
2013年,宜昌大力实施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2.49万套;共争取国家补助资金10758万元,用于改造11个县市区农村危房14344户,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新解决农村13.2万人饮水安全;3.8万农村人口稳定脱贫;扶困助学实现全学段覆盖,资助学生31.9万人次、1.47亿元;城镇居民、职工医保综合参保率98.9%,新农合参保率99.5%;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全覆盖,惠及8.5万人。
◎社会管理一“网”打尽
2013年,宜昌不断完善“一本三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行宜都市、夷陵区农村网格化管理试点经验,创新农村“三化四务”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网格化管理由城到乡,8709个网格覆盖城市农村,宜昌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一网打尽”。在全省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书记李鸿忠要求在全省推广宜昌等地经验。“幸福村落”创建经验走向全国,并在全省推广。
◎“宜昌好人”上国榜
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授奖仪式在京举行,宜昌“拥军慈母”罗长姐被评为孝老爱亲类全国道德模范,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成为宜昌第一个全国道德模范;吕俊峰、李元成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至此,宜昌届届获得道德模范提名奖;宜昌全年共有5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居省市州之首。光明日报专版深度研讨“宜昌好人”现象。
◎城市整理美家园
扎实开展城市整理,全面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建筑外立面整理项目122个;完成亮化工程58处;义务植树900万株,开建六个景观公园、栽植大苗2万余株,完成植树造林24.77万亩,森林覆盖率65.8%,位居全省第一。城区基本形成了以居家照明为背景,以滨江公园、镇江阁和夷陵广场等公共空间为“亮点”,以高层建筑轮廓灯、投射灯为“主笔”,以“城市动脉”照明为纽带,多层次、立体化的都市夜间景观格局。
◎千亿产业崛起“双子座”
继精细化工产业突破千亿之后,食品生物医药产业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崛起宜昌千亿产业“双子座”,至此,宜昌打造六大千亿产业蓝图中已有两个落地开花。继稻花香成为湖北省首家过百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后,枝江酒业成为宜昌第二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68%,地耗下降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1.3%。
◎示范试点竞进升级
2013年,宜昌成功进入全国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唯一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战略性新型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等行列。众多示范试点,有力地促进宜昌转型升级,极大地提升了宜昌城市的竞争力。
◎十艺节上“群星”闪耀
2013年10月25日,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仪式上,由宜昌市文化局选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体局、宜昌市群艺馆创排的广场舞《五峰板凳龙》;夷陵区文化馆创排的舞蹈《爱在山水间》、音乐《美酒喷喷香》3个节目喜获全国群星奖,位列全国前列。土家族撒叶儿嗬获全国“山花奖”。
◎3300万游客“爱上宜昌”
旅游景区加快提档升级,市场开发走出新路。2013年宜昌新增4A级景区3家、国家矿山地址公园一家,创建湖北旅游名村7个。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亿元,分别增长25%和30%。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