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保障性住房应先保障数量

2014-02-19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大红的对联、飘香的香肠腊肉……2月1日,农历大年初二下午,记者来到我市首个廉租房小区——汉江水云间小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2013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从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并轨后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将这类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统称为保障性住房。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保障性住房?笔者以为,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任重道远,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我们应该先保障数量,再考虑住房舒适度。

  保障性住房应该建成什么样?关于这个问题,各种看法都有。有人拿出美国的例子,认为保障性住房应该建得与商品房没有太大区别,各种设施都要齐备;有的人则以香港为例,认为保障性住房应该“够用就行”,减少必要的设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赞同后一种看法,他直言:“政府有责任让每个人拥有住房条件,但是没有满足每个人占有房产的欲望的义务。怎么办?我主张廉租房,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廉租房就应该没有厕所”这一观点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但茅于轼猛药治顽疾的意思想必有心人都有体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本质是一种社会保障,是一种福利。而福利,作为一种“正调节”的平等手段,它只应该让享有这种福利的人,能够获得最低限度的同类资源。比如低保,它的金额就应该远小于该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因为我们不能允许领低保的人的收入,比拿工资的人还要高。

  保障性住房也是如此。在当下大环境中,很多人集全家之力,也未必能购置一套宽敞明亮的商品房。如果在这种语境中,有些人只是因为更加贫穷,就获得了面积不小、厨卫俱全的保障性住房,那无疑会令那些“不够贫穷”的勤奋工作人士感到不满,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更何况,这类不逊于商品房的保障性住房,也往往会在分配过程中引得一些腐败之徒的觊觎。因此,茅于轼所说的“廉租房就应该没有厕所”,确实有一定道理。

  但一地有一地之环境,一地有一地之情况。香港地少人稠,保障性住房必须小,但在内地,土地资源并没有那么紧缺,因此一味强调“不应该有厕所”恐怕也没有必要。

  其实,“居者有其屋”应该是保障性住房的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才应该考虑屋子是不是够大,设施是否齐全。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首先应该尽量多建保障性住房——哪怕不是每套房都有厕所——但至少可以改善很多人的居住环境。在满足了大部分居民的对住房最低需求后,再考虑保障性住房的舒适性,这才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利民之举。(董子川)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