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秀美小城入画来
秀美小城入画来
——石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十二五”工作纪实
这是一座秀美小城,宽敞的道路、青翠的山峰、碧绿的湖水……让人仿若置身诗一般的意境;这是一座活力小城,公园、道路、游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隆隆的机器声响演绎着激情迸发的奋进之歌。
这股美丽与朝气从何而来?
依山傍水,是为地理优势;石首市委、市政府、市住建局的倾力打造,是为人为优势。
近年来,石首市住建局按照“彰显民生、完善配套、提升功能、突出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区域中心市、打造山水宜居城”为目标,着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促秀美小城进一步提档升级。而今,立足“十二五”完满收官之年,下一个五年发展战略已破土而出,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石首独有的美丽与气质,将得以更加绚烂绽放。
■道路大贯通绿量大提升
2015年12月11日,天气清冷。在石首,笔者却感受到了夏日般的火热。
“全面建成通车,驱车路上,畅快!”石首市民林华高兴地告诉笔者,刚刚升级完成的建宁大道既是石首市中心城区的城市道路,又是一条连接公安、华容的过境公路,它的建成不仅极大提升了城市形象,也极大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
而在陈家湖公园,一辆大型机械及十余名工人正在忙着栽植树木,清澈的湖水倒影着火热的忙碌场景,据介绍,该公园的建成将填补石首市一直以来城市生态、运动、休闲等一体化公园的空白……
配套基础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是住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石首市住建局严格按照“配套与拓展并重”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市建设。
为全面打造畅通的交通环境,投资6亿多元,对中心城区道路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黑化了明珠大道、沿江路、湘鄂路、建宁大道、发展大道等6条主干道,新建石首大道、站前路、光庄大道、粟田大道、太平坊大道西延伸段、笔架山路东延伸段、楚天大道南延伸段、解放东路东延伸段等8条主干道。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支街小巷建设行动,硬化城区支街小巷48条。五年来共新增道路面积近28千米,城市道路硬化率达98%,黑化率达62%。
以“绿、亮、净、美”为目标,按照“高标准、高质量、栽大树、植大绿”的要求,兴建了陈家湖公园和11处街头小游园,升级改造了南岳山、笔架山、绣林山公园。五年来,中心城区共新增绿地面积120公顷,使主干道绿化率达到了37%、庭院绿化率达到了45%,人均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9.8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12.4平方米。同时,投资1.6亿元,对绣林大道临街建筑进行了全景亮化,对解放东路、开发大道、明珠大道、石首大道进行了全面绿化建设。
下水道是看不见的“城市心脏”,为做好“城市心脏”的守护者,“十二五”期间,石首市住建局相继完成了中山北路、皇叔街、东方大道、文峰路、东岳山路、中山南路、楚天大道、解放东路等路段下水道建设,总长10850米。与此同时,相继完成了红星渠、沙沟、太平坊渠等污水整治工程建设,太平坊祥瑞小区至鸿雁路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建设,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除此之外,市住建局积极做好供水工程建设、环卫设施建设、农贸市场建设、天然气建设和建筑节能工程建设。包括:市中心城区新铺设供水管网26千米,更新改造供水主管网37千米、支管网58千米,中心城区的供水率达100%;新建4座垃圾中转站,在背街小巷新建、改建简易垃圾站370多个,将工业园区及原属城区两办负责的150余条支街小巷的垃圾清扫清运全部纳入环卫“一体化”清扫保洁,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卫“两张皮”现象;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对笔架山农贸市场、界山口市场、涎兜湖市场、皇叔街市场、莲花台市场进行安全整治升级改造;完成天然气中压管网铺设68千米,完成点火通气近1万户;全面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完成可再生能源应用27.8万平方米,市新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二级绿色建筑验收并获得授牌。
■城管大变革城市大焕颜
“街道干净整洁,商户经营规范,往来车辆井然有序,这些我们市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你说,有哪个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越来越美!”在石首生活了40多年的谢梅菊高兴地对记者说。
秉承“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管理理念,去年9月上旬至今,石首中心城区构建“大城管”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实现了城市管理从“部门碎片化”向“无缝隙协作”的转换,给石首这座城市带来华丽蜕变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全面构建“大城管”格局。实行“城管委统筹、领导挂帅、单位包街、专班主抓、部门共管、市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构建“大城管”格局。组织76家市直单位对28条主次干道实行包路段管理,对中心城区“六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并进入常态化管理,有效解决了解放路市场、笔架山市场处的占道经营等城市“顽疾”。
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自2014年4月1日中心城区全面启动“两禁”工作以来,通过采取部门齐抓、源头管控,严查重罚、有奖举报等有效措施,始终保持“两禁”高压态势,“两禁”范围内基本做到无违规燃放现象。
加强禁建管理。2012年,为构建良好的房产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石首启动了“遏制小产权”房开发建设活动,全面启动“禁建”工作。自启动该项工作以来,有效遏制了该市“小产权房”建设,未新增一处违章建筑。
大力开展“破旧残”整治。开展了绣林大道、建宁大道、南岳大道、解放东路、中山路、东岳山路等道路的“破旧残”整治,拆除违章建筑、遮阳棚等近200个,对临街立面暂时无法彻底解决的“破旧残”问题,设置景观墙。拉通皇叔街步行街,彻底还路于民,拆除城北主排水渠上步行街违章摊棚180余个,全面划行规市,确保道路畅通。
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扎实开展了建筑领域专项清理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启动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有效遏制了该市违法建筑行为。大力开展建筑技术工种培训,建筑领域技术工作持证上岗率,确保了该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及牛皮癣清理。严格按照“规范化、统一化、美观化”的要求进行户外广告审批,建立了“牛皮癣”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对中心城区“牛皮癣”广告进行全天候清理。
■建设区域中心市打造山水宜居城
立足“十二五”完满收官之年,“十三五”将如何完美开局?
石首市住建局毕江华局长表示,按照石首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思路,将依托建设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政策优势,坚持城区“东进南拓”,全面构建“一城两翼”的产城空间,有效利用该市“一江两岸”、中心城区有山有水的资源禀赋,充分挖掘潜在优势,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区域中心市、打造山水宜居城。
“力争到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达32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人,绿化覆盖率达42%,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燃气气化率达80%,城镇化率达53%。”毕江华告诉笔者,“十三五”城乡建设共规划编制项目78个,估算总投资约353.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投资建设项目42个,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6个。
打造畅通城市。新建道路12条,新建建宁大桥、绣林大桥、明珠大桥,升级改造东岳山路、东方大道、解放大道、太平坊大道。同时,对中心城区主干道进行自行车道改造。确保到“十三五”期末,该市中心城区道路硬化率达98%,黑化率达80%以上。
打造生态环境。一是绿地、公园及广场建设。具体涉及官田湖、显扬湖沿湖生态园、山底湖综合公园、滨江休闲带、廖家渊公园、蔡家潭公园、环城绿化防护带建设,廖家渊、山底湖黑臭水体整治。二是排水系统建设。对城北、城南两座污水处理厂进行增容改造,新建城东、金平、沿江工业园三座污水处理厂,对乡镇进行连片建设污水处理厂。同时,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三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中心城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建设并投产,新建建筑垃圾消纳场、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建设中心城区地埋式垃圾压缩转运站20个,逐步对城区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改造,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3个。逐步对张城垸垃圾填埋场的存量垃圾进行转运无害化处理。
构建环保城市。一是商混搅拌站建设。建设团山、东升、城区三座商混搅拌站。发展建设新型墙体材料制造企业16家,全面取缔粘土砖瓦生产企业。二是天然气建设。建设CNG加气站3座;LNG储配站1座;铺设中心城区天然气中压管道64千米、乡镇天然气供气管道100千米,低压庭院供气管道500千米。
推进社会发展。一是给水设施建设。对新建道路进行给水管网建设,对中心城区供水厂进行增容改造,对老城区38千米的供水管网逐步进行改造。二是市场建设。建设农贸批发大市场、解放路市场、明珠农贸市场、金平农贸市场、林产品市场、建材市场、家居市场、农机市场、水果批发市场、风味小吃城、专业洗车城等专业市场。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普查、编码,推行精准管理能力;建设自来水智能系统,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推行自动缴费;建设城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中心城区所有建筑物、公共设施进行电子档案录入,实行电子档案管理,构筑建筑虚拟实景,提高应对能力。(王成荣)
来源:荆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