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襄城打造服务型惠民城管
本网讯 通讯员陶长江、蔡云松报道:随着城市化大潮的不断推进,打造百姓城管、建设惠民型城管是当今城市管理中的一种新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襄阳市襄城区城管局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举措。针对年关沿街晾晒腊肉香肠的现象,襄城区城管局王府执法中队采取设立定点晾晒区、出资定做移动晾晒架等多种方式,方便辖区居民集中晾晒腊肉香肠等年货;针对司机不知道停车泊位具体位置造成车辆违规乱停放,襄城区城管局以定期发布《襄城中心城区机动车泊位分布图》,执法队员在贴单处罚违章停放车辆时,附上一张泊位分布图的方式,避免司机再次违规停车受罚;针对城区多数公厕隐蔽于背街小巷之间,市民无法知晓身边何处有公厕的实际,襄城区城管局发布了“导厕图”,何处有公厕,通过手机上网点击襄城城管局网站就可以就近入厕。诸如此类的城市管理创新举措,在襄城不断被探索,不断被发现。
从2011年8月襄阳市城管体制改革,城市管理权下放到城区开始,襄城区就把转变城市管理工作理念作为城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规范“六先一后”执法流程、严肃城管队员“八条禁令”、开展队容风纪督查、出台《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城管人员奖惩办法》、《区城管局进一步加强城管执法车辆管理的规定》、《执法装备使用规定》等相关管理规定,积极拓宽思路,把服务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努力打造一支全新的城市管理队伍,全面塑立文明城管新形象。
在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服务于“四个襄阳”建设,2013年襄城区提出“百姓城管 服务型城管”工作理念。打造百姓城管、服务型城管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方式的全方位调整,真正变为城市整洁靓丽而管理城市到为市民幸福而管好城市,既严格管理、规范执法,又真诚沟通、热情服务。正是在这一服务型城管理念的指引下,襄城区不断延伸城市管理工作内涵.
一是将城市管理工作从中心城区向城乡一体化延伸。将辖区范围内的尹集乡、欧庙镇、卧龙镇等3个乡镇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实现了城市管理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同时,对全区城镇环卫事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引进专业化环卫公司,将集镇区域环境管护的“大扫把”交给专业机构。此外,全区还投入6000万元,在746个自然村湾建1500个垃圾转运池,投放3400多个垃圾箱,重点小区建170多个垃圾转运池、收集斗350多个,乡镇建垃圾中转站4座,配置垃圾清运车21辆,逐步形成了“户集中—村组收集—乡镇集中—专业保洁公司清运—城区处理”的四级垃圾清运体系;
二是将城市管理工作从重点街区向背街小巷和“三无小区”延伸。在外出学习考察的基础上,新成立了物业管理办公室,下大力气对全区所有居民小区进行了系统核查;出台了《襄城区“三无小区”整治实施意见》,掀起了一场“楼道革命”风暴;加大了对小区检查督办力度,逐步推进了“三无”小区整治,全力推进了示范小区创建;规划建立区物管办、街道物管中心、社区物管站三级物业管理模式,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通过对“三无小区”绿化美化、粉刷墙壁、建设文化墙、规范各类管线、设置电动车充气点和自行车打气点等,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了老百姓身边,让群众共享城市管理成果。据统计,“三无小区”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襄城区范围内共投入“三无小区”治理资金400余万元,开展“三无”小区综合整治,成功创建“环境美好示范小区”30个,特色精品小区2个,使得40000余户家庭、10万余人切身感受到了“百姓城管、服务型城管”的成果,获得群众广泛称赞。
三是将城市管理工作从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延伸,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延伸。将单一的城市管理逐步向静态交通,农贸市场等方面延伸,通过开展静态交通整治,创建静态交通示范路等举措,在城区共施划三车停放标识2722米,积极联系交警部门、市城管局,通过三方实地勘察,在市区原有停车泊位2618的基础上,新增停车泊位687个,城区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加大农贸市场管理力度,引入专业公司进行清扫保洁,成立由城管、工商、动检、市场管理方等部门组成的农贸市场网格管理办公室等创新举措,确保老百姓的“菜篮子”有放心保障,让城市管理真正惠及到了每一位市民。(来源:襄阳市襄城区城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