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生态产业扮靓新农村
生态产业扮靓新农村
——大冶市还地桥镇塘桥村生态乡村建设掠影
冬日暖阳下,大冶市还地桥镇塘桥村排形地湾被一片翠林环绕。这是一处安静又别致的村庄,66家农户庭院沿着村中一湾水塘而建,小广场、绿荫小道镶嵌于幢幢农家阁楼之间,行走在村中洁净小道,耳边传来的是阵阵鸡鸣和犬吠声。
“以前的排形地湾根本没法看啊!没有一寸水泥路面。”近日,塘桥村党支部书记潘恒祥告诉记者,这是该村最贫困的自然湾,整个塘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仅3万元。
2013年4月,排形地湾开展新农村建设,将全村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并整理改造水塘,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和亮化,共花费90余万元。潘恒祥告诉记者,90万元对于排形地湾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这可多亏了这片山场。”潘恒祥指着不远处几个绿山包说。
这片山场属塘桥村所辖,排形地湾也占据几个山头。2011年10月,黄石大桥局园林花卉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1千亩山场进行苗木种植。万亩苗木生态园项目负责人王高峰介绍,这只是一期面积,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规划了加拿利海枣、老人葵等23个树种种植区,栽种了600株热带植物、4万株珍稀乡土树种。
65岁的尹春娇以往想都没想过,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山成了村民致富的源泉。除了土地流转补贴,尹春娇还在林场里找了一份除草剪枝的活儿干,每月有1800元工资。尹春娇喜爱这份工作,因为在工作之余,她还能继续种田。
潘恒祥说,自从引来了万亩苗木生态园项目,已有近百名村民在此就业,4家农户更是就近做起了农家乐,村里每年的集体收入由3万元增加到了20万元。“有了钱,村里出大头来建设新农村,村庄变漂亮了,农民们也乐意出钱支持搞建设。”生态苗木不仅让荒山变绿,更让排形地自然湾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靠山致富,日子愈发过得顺畅。
还地桥镇在生态产业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探索着。“生态产业化就是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该镇副镇长杜晓庆说,该镇初步形成了“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围着龙头转,龙头瞄着市场销”的生态产业化发展格局。(李雯、张瑾、宋治辉、朱霞)
来源:潜江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