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下半年开建
伍家岗长江大桥下半年开建
权威专家详解工程三大利好
城区第六座跨长江大桥——至喜大桥尚在建设中,第七座长江大桥又已到开工前的最后阶段,为何要建伍家岗长江大桥?昨日,参加项目评估会的上海权威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反复探讨。
分流并缓解宜昌新区越江交通压力
江北伍家岗区和江南点军区之间由夷陵长江大桥和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连接,两座桥之间距离较远,约为17公里,其中,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属于沪渝高速公路,过境交通量大,且是收费公路,对城区内过江交通需求贡献较少。
因此,伍家岗和点军之间交通联系只能由夷陵长江大桥承担,并经由夷陵大道和东山大道疏解,加大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使得夷陵长江大桥严重超负荷运行。“目前,夷陵长江大桥交通流量已达到6万辆/天,节假日等高峰时常出现拥堵滞留状况。”来自同济大学的李鹏飞博士表示,这一数字是在缜密的交通流量调查后得出的。至喜长江大桥建成后,可有效分流中心城区上游过江交通,但下游亟待另一条与它相邻近长江大桥解决主城区内部交通、过江交通和三峡高速货运交通叠加混行的局面。
搭建主城区快速骨架路网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30年)提出,宜昌中心城区将依托快速路与干线性主干路强化各城市组团之间快捷交通联系。
宜昌是典型的沿江山区城市,中心城区呈带状分布,已确定的是,中心城区主要向长江宜昌下游段发展,形成沿江分布、垂江拓展的发展格局。
市住建委副主任杨涛说,花溪路、伍家岗长江大桥、江城大道、点军大道、至喜长江大桥、西陵二路和峡州大道被明确为城市快速路,聚合起来,就是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环网。
在这条快速路环网中,拟于今年10月1日前完工的峡州大道将取代现有三峡高速公路的功能,分流过境货运交通需求。而与之对接的伍家岗长江大桥和花溪路,更兼具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和对外出行的双重属性。
建设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去年9月,在国务院发布的《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中,我市成功入列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而早在2012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共同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四省将用10年时间形成主要城市群间的“2小时城际交通团”和至周边城市群“3小时高铁交通圈”,宜昌,也是示范区着重建设的交通枢纽城市。
昨日回答专家提问时,项目方案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的副总工程师易伦雄说,伍家岗长江大桥是长江干线先行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交通部对重点过江通道有严格规定,因而大桥将采用六车道设计,以满足更多客流通过需要。
在伍家岗长江大桥的长远规划中,已在江南预留了连接翻坝高速公路的通道,而江北,则预留对接汉宜高速公路。最终在实际中发挥疏导宜昌东站快速客运交通作用,将宜昌铁路枢纽、物流园区、港口紧密连接,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赵巍、欧阳博)
来源: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