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文明城市创建的民生答卷
文明城市创建的民生答卷
仙桃“四城同创”纪略
“民生为大,文明城市创建才有不尽的资源、无限的动力!”岁末之际,回顾“四城同创”一年间,仙桃城市管理者们如此感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以此全面提升仙桃城市整体形象、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创建规划虽然完美,但对普通市民来说,他们关注的只有一个问题:“四城同创”,能为我带来什么?
对此,市委、市政府给出的关键词是:“民生”二字。
创建从背街小巷开始
仙桃华山里是老社区,77岁的向东英在这里住了50多年,却没个好印象:“以前简直居住在垃圾堆旁,我都不好意思让亲友来家里做客。”
房前屋后长期被垃圾包围,小巷路上坑坑洼洼,墙面上到处是“牛皮癣”,地上到处是私人菜园——老向的这个坏印象,是城市多年给市民留下的“欠账”。
今年初,仙桃创建工作从一开始就不搞面子工程,而是从还“欠账”着手。
一个月内,华山里社区共清运垃圾1880车,拆除335家乱搭乱建,粉刷“牛皮癣”墙面近1.45万平方米,安装了164盏路灯,修补了路面,疏通了下水道。
之后,全市先后启动11个老社区、31个新社区和9个城乡接合部的整治。
沙嘴街道开展社区“样板街巷”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60多万元,动用人力约1000人次,彻底清除背街小巷里的白色垃圾、砖瓦石块、杂物堆等。
干河街道把10个老社区的突出问题一一列出清单,各个突破,先后共运走积存垃圾近2.4万吨,铺设管网4.2万米,拆除旱厕936座……
菜市场改造,更是“老大难”。今年年初,在市民的呼吁下,仙桃投入8000多万元,对17个菜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基本做到了路平坦灯明亮,公厕、垃圾桶、供排水设施完善,划行归市经营,清扫保洁及时。
市民张云霞穿着高跟鞋到城北集贸市场买菜,脚上不沾泥渍。她说,现在逛菜市场像是在逛超市,干净舒适,心情也舒坦。
创建抓住市民揪心的事
校车是否安全,事关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在仙桃,一场声势浩大的校车安全整治行动带来颠覆性的转变。
通过深入调研,市委、市政府确立全新思路:组建校车服务公司,购置标准专用校车,取缔非法营运车辆,实施校车行车秩序控管,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如今,仙桃共组建校车服务公司15家,配置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专用校车350台,23024名需乘车上下学的学生及幼儿全部坐上了标准校车,实现了专业校车服务公司和标准校车运营学生全覆盖。
背街小巷的保洁,事关百姓出行和生活方便。以前,仙桃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一直是“两套班子”,即环卫局主要负责城区主、次干道上的卫生,背街小巷则由村居和社区负责。责任单位不同,卫生保洁效果也大相径庭。今年2月,由市城管局接管城区42个社区保洁工作,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并在每条街道小巷,配有2名保洁员,使背街小巷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仙桃大手笔完善15分钟健康生活圈建设,让市民享受到快捷的诊疗服务。按照构建江汉平原区域医疗服务中心的标准,完成市中医院整体搬迁,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南迁工程;先后投入1700万元,高标准新建和改扩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3800万元,对所有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创建省级示范镇卫生院10个。所有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其中80个村卫生室成为省级示范卫生室。
创建中成长的志愿服务队
每天上午7时,退休老人许先进便开始清扫小区附近两公里内的巷子和街道。他在自行车头上挂个“四城同创”的牌子,开展义务宣传。
全市创建活动伊始,市委书记冯云乔就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政府是主导,群众才是主体。”市长周文霞也认为,“创建只有以人为本,创建为民,才能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深入,市民们参与创建的热情高涨,最直观的就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快速成长。
在德政园社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免费理发、维修、缝补、义诊、按摩、修脚等活动,为社区老人送去关怀。老人们也不甘落后,组建起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投桃报李”。他们有的拿着笤帚上街打扫卫生,有的用书画展、剪纸展等形式助力社区文化建设,有的唱起皮影戏展现创城风采……
在志愿者带动下,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创建大军,他们看见了垃圾扫一扫,对不文明行为劝一劝,有困难的帮一帮,使文明新风吹遍社区。(张卫华、叶珍君、严天凤、樊碧波)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