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贫民区”是对弱势群体的现实关怀

2008-04-15 10:33:29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有贫民区的城市并不就会比其他城市矮一头,相反却是尊重农民工等城市贫民的自由,给予城市贫民福利。”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日前在深圳做客南都公众论坛,发表了这样的看法。(414日《南方都市报》)

在以消除以棚户区为代表的“贫民区”为城市管理者显著政绩的时代,秦晖教授建“贫民区”建议不啻于一个灰色的冷笑话。然而,如果我们抱着务实而客观的心态,仔细玩味秦晖教授的这个建议,却不难发觉:“贫民区”正是社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现实关怀。

在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贫民区”的出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物。人为地消灭“贫民区”,城市整洁了,管理便捷了,实际上却是以损害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为代价。由于他们收入很低,而城市生活成本却相对较高,所以农民工一般不能定居城市,而是像候鸟一样定期来往于工作地和家乡之间。1.4亿进城农民工与1.8亿农村留守人口一起失去了基本的家庭生活,而且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最基本的如孩子教育,老人赡养,亲情思念。

给每个公民基本的生存资源和生存尊严,让每个公民体面地、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义务为他们建居住区。

当然,有些人认为“贫民区”的提法不好,其实这个不是问题的关键,换成诸如“农民工居住区”、“农民工新区”、廉租房等名字都可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以及城市居民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思想上认识到“有贫民区的城市,并不就会比其他城市矮一头”。(来源: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