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人人参与齐聚力 多措并举保畅通
人人参与齐聚力 多措并举保畅通
——恩施市“治堵保畅”工作情况
本网讯 通讯员朱懿报道:根据全州“治堵保畅”工作现场会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该市以“六城同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以“三大工程”(示范创建工程、专项整治工程、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通过开展以东风大道“治堵保畅”为重点的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州城交通拥堵得到了有效治理,基本达到畅通、便捷的工作目标。
疏堵结合 着力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科学规划市区路网格局保畅通。打造良好的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必须注重科学引领,坚持规划先行。近年来,该市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委托武汉大学编制了《恩施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积极打造“六纵五横三环”的城区路网格局(“六纵”即南北走向道路,从东到西依次为:金龙大道、金桂大道、施州大道、旗峰大道、高旗大道—火车站路、龙凤大道;“五横”即东西走向道路,从北到南依次为:枫香大道、金凤大道、金山大道、民族路—马鞍山路、中山路—五峰山路;“三环”即沪渝高速+银北高速、209绕城外环线、金龙大道—龙凤大道—高旗大道—中山路三个层次的环线),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大力推进道路骨干网建设,机场隧道、机场快速路、虎民路州庆前即可投入使用;今年投入2亿多元对城区主次干道路面进行维修改造;对沙湾路、高桥河路、恩施市大桥路、黄石大桥至五峰山路、民族路3巷等背街小巷实施改造。同时,在城区部分较宽的人行道上施划1680个摩托车停车位,引导摩托车规范停放,基本消除因摩托车挤占主次干道导致拥堵的现象。
着力打造“交通秩序示范路”。打造以“清江河为中心,连珠大桥、黄石大桥、清江桥、风雨桥、凤凰大桥、施州大桥为节点的内环线”为重点的“交通秩序美好示范路”,取缔道路两旁现有的临时停车位120个。并以示范路段为突破口,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市铺开。从交警、城管大队抽调队员48名,分为6个工作责任组,每组配备1名交警、2名城管队员和2名交通协管员,实行组长负责制和上、下午两班制,上午班从早上7点到下午13点,下午班从下午13点到晚上19点,对示范路段进行巡查。整合市“四大家”的力量,安排8名市领导从周一到周日依次排班,带班领导每天到示范路进行检查督办、协调各部门抓好落实。同时,开放民族广场、金凤苑地下停车场、州委幼儿园地下停车场车位700余个。
完善交通标志标识及数字监控平台。对城区范围内主次干道交通标线及标志、标牌进行更新维护,合理安装调整红绿灯和交通护栏。建成了交通指挥大厅,并与恩施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组建了交通广播电台,对州城道路状况进行适时播报,对主要干道、路口进行实时监控,为科学指挥调度交通奠定了基础。并着力打造了数字城管指挥平台,设立了“12319”24小时城管服务热线,与市社会管理创新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接,利用全市1000余名网格管理员完成对城区主要路段和重点区域交通情况的信息采集与监控管理。
重点整治占道经营问题。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管理的要求,全面清理主次干道摆摊设点经营行为,取缔未经审批的占道促销宣传活动。重点整治和规范沿街为市现象,以疏通道路为目的,对官坡市场出入口等部分市场布局不合理、群众有需求已经形成的马路市场和夜市经营者引导至市场内或附近不影响交通的地段限时经营。对严重影响市容交通和安全的依法予以取缔。
合理调整停车泊位及公交站点。为保障城市道路畅通,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对城区内已施划的停车泊位进行摸底排查,对部分因施划不合理及交通拥堵高发区域的停车泊位进行科学调整。同时,按照政府主导(无偿提供城区公共场地)、城管部门主管、企业(或个人)全额出资经营回收成本的原则,总投资800余万元左右在航空大道市行政服务中心处、东风大道帅巴人观景楼右侧及依水林苑酒店左侧三处建设立体停车库,可同时供160辆车停泊。投资250万元,将原51处不合理的公交站台合并或迁建为37处标准式公交站台,将舞阳坝享买乐处、正中时代广场、凤凰山森林公园入口等8处主干道公交站台建设成港湾式,保障公交车进站时道路的通行能力。
部门联动 共同实现交通秩序常态管理
职能部门牵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恩施市“治堵保畅”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城管委牵头,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治堵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积极推动各阶段的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以各辖区办事处为依托,城管执法人员、交警、交通协警协同成立流动巡查小组,巡查小组由5人组成(交警1名,城管2名,交通协管员2名),新老搭配。并划定每个巡查小组的责任路段,对交通秩序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不间断的联动治理,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得力、管控及时的长效机制。
建立检查督查体系。为加强对各部门公务用车交通行为的规范,市纪委出台《恩施市公务用车交通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由交警大队对全市公务用车当月违法违章情况进行筛录,并如实报送市纪委(监察局),再由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对机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同时,市“六城同创”办公室和“两办”督查室按照“日巡、周检、月评”的方式对治堵保畅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定期对工作进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督办,下发督察通报,促进工作落实。
全员参与 积极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市直部门、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深入推进“六进”(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商户、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全市60个市直单位部门的公务人员上路值守,对示范路段59个路口的交通违法行为实行文明劝导,同时开展“治堵保畅该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鼓励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投入到文明劝导活动中来,分发宣传单及宣传手册10万余份,劝导市民主动抵制街道上不文明的交通行为。
网友体验城市管理。联合交警、新闻中心开展“治堵保畅该们在行动”网友活动,组织20名硒都网友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对车辆乱停乱放、随意变更车道、随意调头、闯红灯、超速超载、酒后驾车、逆向行驶、堵塞右转弯车道、公交车不进站靠边停靠、的士车随意上下客、摩托车走人行道、行人闯红灯、翻越护栏、商贩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行为亲身体验,让更多的市民理解并支持“治堵保畅”工作。
出租车、公交、渣土运输公司极力配合。城管部门对全市所有渣土运输公司进行规范,要求其保证车辆车容整洁、不冒装、不遗撒、实行密闭封盖运输,并调整渣土运输车辆出勤时间表,避开上下班行车高峰期。运管部门要求出租车从业人员强化文明行车意识,进一步约束驾驶员行车,采取教育、停业学习、罚款等形式对出租车乱停乱放、随意调头、随意停车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公交公司则成立稽查专班,专项治理公交长期占右道行驶、不按规定靠边进站、超速行驶等行为,积极倡导每一位驾驶员以身作则,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恩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活动的通告》(恩市政规[2013]43号)及《恩施市城管局关于对违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的通告》进行了全文刊发,并发放宣传单5万份。同时,开展“城市不文明行为”图片征集活动,并将征集的闯红灯、翻越护栏等不文明图片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进行曝光;联合交警、新闻中心开展“治堵保畅该们在行动”网友活动,组织20名硒都网友亲身体验,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让更多的市民理解并支持“治堵保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