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荆州正文

荆州:筑梦幸福新家园

2016-08-25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筑梦幸福新家园
——荆州区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

    编者按:棚户区改造说易行难,特别是房屋征迁过程中,房屋成分杂、认定难度大、贫困群体多等诸多问题并存。今年以来,荆州区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市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制定政策,以满足百姓需求、维护群众利益为工作重心,创新思路招法,全力破解难题,变房屋征收难点为改善民生、赢得民心的最大亮点,走出了一条依法依规、群众参与、和谐动迁的新路。今起,本报推出“棚户区改造荆州区探索系列报道”。

    集体土地征收首战告捷,部分项目顺利入户签约,8个棚改项目多点开花……自今年5月24日全市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以来,荆州区举全区之力创新征迁机制,变遭遇战、游击战、常规战、单兵战为大兵团、大规模的主动战、阵地战、立体战和全民战,全区棚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有房才有小康,安居方能乐业。房子的事情始终是老百姓的大事。棚户区改造必然涉及到拆迁,而拆迁工作直接影响到棚户区改造进度。荆州区扎实推进征迁工作,走好棚户区改造第一步。

    “今年,荆州区实施棚改项目8个,涉及征收房屋住宅8435户,建筑面积119.2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荆州区棚改项目已签约980户。”荆州区棚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3个月的探索,该指挥部不仅顺利进入棚户改造项目全面入户签约阶段,且探索出了一条有序、高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路子。

    强化征迁地位变“遭遇战”为“主动战”

    荆州区内,古迹密布,人口众多,大规模征迁,难上加难。过去,荆州区以承接市里的项目为主,尝试推进部分城市片区的改造,打过不少“遭遇战”,但战果一般。今年以来,荆州区紧紧抓住国家棚改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上马了城南、城东一大批棚户区改造项目,主动打响了城市改造的大战役。

    经过区、镇、村(社区)三级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荆州区征迁“主动战”的战略思路和部署,日益清晰、明确——

    强化城市理念。以城市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荆州城市核心区”为奋斗目标,将征迁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

    大员坐镇指挥。区委书记周昌俊、区长夏光宏每周都亲临征迁一线调研督察,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区“四大家”领导每人包保1至2个征迁项目,每周至少3天坐镇征迁项目部,全面负责把关政策、指导业务等工作;区委常委在区征收办坐镇协调。

    选调精兵强将。全区所有“四大家”领导进入项目部领导征迁;抽调各镇(街道、管理区、开发区)干部组成专班参与征迁;全区机关干部组建18个征迁项目部和工作组负责征迁。同时,还通过公开选聘的形式组织劳务公司上岗,补充了大量的社会力量。

    优化征迁机制变“游击战”为“阵地战”

    “新房子修好后,我要把阳台布置成全家最温馨的休息区。”“棚户区改造,让我们全家告别蜗居的日子,真是雪中送炭。”8月12日,在武德路西侧轴承厂片区,一群人聊起了棚户区改造的种种好处。

    不过,他们的“安居梦”,目前还处于征迁阶段。

    为了尽快帮助他们圆梦,荆州区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摆开战场,走出了一条全区征收一盘棋、阵地推进的路子。

    建立征收统筹机制。将区大型项目建设办公室与区政府征收办进行整合,组建新的区征收办。整合后的区征收办加挂区棚改办牌子,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区征迁工作,对每个项目部以任务清单的形式明确各个征迁环节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政出一门、步调一致。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部门内耗,也提高了效率。

    建立市区联动机制。区委、区政府积极与市房管局、市征收办、市城投公司、长荆投、荆旅投等单位对接,及时协调解决征收成本核算、“未登记建筑”和“住改非”认定、资金拨付等问题。

    建立内部会商机制。建立一天一通报、一周一例会、一月一调度制度,定期发布进展、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集中研究解决征迁中碰到的“钉子”;建立荆州区征迁微信群和QQ工作群,各项目部每天在微信群实时报告征迁进展情况,使区委、区政府领导第一时间了解进度,第一时间作出指示。

    创新征迁方法变“常规战”为“立体战”

    “我们这里要‘棚改’了!”听到这个消息时,城南新风片区的刘成珍“高兴坏了”。“征收价格合理、安置方法妥当,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还得攒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新房啊,这是给我们老百姓真正的实惠!”

    刘成珍所说的“实惠”,源于荆州区在棚户区改造中创新征迁工作方法带来的改变。

    为实现征迁工作“换道超车”,该区将每个征迁项目纳入整体规划,统筹考虑,立体推进,不仅要让群众搬得快,还让群众住得起、住得好!

    实行分类指导。根据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在程序上的差别,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式,确保工作进度。精心设计城南片区集体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方案,提出对合理安置面积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标准征收意见,真正让利于民,得到了群众拥护。随后,新风、梅村、御河、白龙4个村对征收意见一致通过,金龙单元、中心单元、新风片区、职院片区征收工作一炮打响。

    实行购买服务。委托25家征收劳务公司从事征收准备和签约工作,委托1家评估机构为草市项目、轴承厂项目做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成本测算,委托20多家房地产评估机构和测量机构做房屋征收评估及面积测量工作,出台了基准价格报告和2015年不同类型房屋的重置成本价。目前,所有项目区的入户调查、测绘、评估等工作相继完成,各征迁项目的成本测算报告和社会风险评估也已完成。

    实行痕迹管理。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全面加强征迁人员的痕迹管理意识,使征迁工作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有效的数据、文字、声像等书面式或电子文档都留有痕迹,切实减少征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纠纷问题,做到书面材料痕迹化、记录痕迹化和音像资料痕迹化。

    服务征迁对象变“单兵战”为“全民战”

    在荆州区城南开发区某棚户区还迁建设现场,工人们绑钢筋、浇筑混凝土……一片忙碌。

    拆迁工作重在稳定。为了确保棚改项目平稳推进,荆州区以法治思维、阳光思维推行征迁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调动被征迁户积极性,营造全民支持征迁、参与征迁的良好氛围,变“要我拆”为“我要拆”,变“单独打斗”为“全民皆兵”。

    入户调查、宣讲政策、丈量面积……拆迁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不分上班与休息时间,深入居民家中,面对面与住户沟通,解疑释惑,解决问题。“这段时间,天还没有亮我们就走家入户,回到家里一般都是晚上12点多。”东西堤街片区一位参加拆迁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坚持依法征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依法依规执行征迁补偿,保证同等补偿标准,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和公平性;坚持和谐征迁,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坚持先补偿、后搬迁,全面加快补偿落地速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坚持阳光征迁,及时公示公开征收政策、补偿方案、安置房建设等重点信息……这是征迁的原则,也是工作人员践行的标准。

    “补偿标准、拆迁和回迁房屋面积、评估标准、分房时间、办事程序等涉及拆迁的重要事项一一公示,阳光操作,全程接受监督。”参加拆迁的工作人员张某说。(叶俊、肖晓波、王怡田)

来源:荆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