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定策大城不二选择
定策大城不二选择
一论同心协力追梦鄂东特大城
送马迎羊,春天临近。新年伊始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基本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回首去年10月,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亦有专家学者在首届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上,积极呼应黄石发展战略:构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之外的,宜昌、襄阳、黄石三大都市圈。
把黄石建设成鄂东特大城市!市委的谋划与专家的呼声和市民的心声共鸣!这是时代的音符,铿锵有力不可阻挡。
当长江经济带展开经济新棋局,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春潮涌动,头枕长江的黄石人当听见惊涛拍岸的巨响。
建设鄂东特大城市,这是黄石抢抓历史机遇的需要。黄石历史上多次懈逅机遇,有时趁机而上,有时错失良机。清末,黄石乘洋务运动风潮,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新中国建立后,从“一五”到“六五”,黄石借内陆发展和“三线建设”之机,成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着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的剧烈阵痛的黄石渐渐沉寂。2005年,黄石未能借“城市圈”之势,对接武汉借力用力,位次渐降;2008年以来,沿海产业转移到中西部,黄石在承接中发展,但增幅温和不够明显。现在,长江经济巨轮起航,全国沿江沿湖开发千帆竞发,黄石切不可再失良机。
建设鄂东特大城市,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需要。从区位看,黄石既临江,又处在中四角的地理中心,是武汉之外交通区位“圈”内最好的城市;综合实力更是鄂东四市黄石最强,产业基础最好,公共服务水平最高,是理所当然的区域中心城市。
建设鄂东特大城市,是黄石克服城市发展不利条件制约的需要。武汉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后,黄石理当递补为区域中心城市;沿线几十个城市竞相发力,“共抢一江水”,黄石只有加速崛起,才能分享要素的聚合;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任务艰巨,倒逼黄石进一步提升在区域的影响力,破解城市难题。
“大城市”之大不在于人口多、占地面积大,而在于实力大、承载力大、辐射力大,吸附能力强。黄石不搞为大而大的“造城运动”,而是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越过黄荆山,将建设主战场转移到大冶湖生态新区,使黄石城区、大冶、阳新一体化发展,这将会对城市空间布局、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产业发展带来突破性的改变,把空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市场资源整合起来,提高城市建成区的功能和质量,缩小本地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大而强、大而特、大而美。
眺望2049,不管是现实城市建设的需要,还是未来发展的考量,定策大城我们别无选择。(黄思平)
来源:黄石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