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编者按:
初春的荆州,万物勃发。从城市到乡村,处处焕发无限生机。
2月27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松滋召开。会议推介了松滋市、荆州区等地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本报今日集中刊发,以期为各地推进该项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松滋市:做活山水民俗文章
近年来,松滋市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依托地域优势资源,做活山水民俗特色文章,实现了农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
松滋市抓住旅游升温机遇,引进鄂旅投公司相继建成洈水假日酒店、李家河生态岛、五星级汽车(房车)露营基地等一批基础设施,引进宜昌民生地产投资4亿元开发了卸甲坪曲尺河温泉度假村。
目前,松滋市建设美丽宜居试点村6个,创建省级绿色村庄16个、生态村15个、卫生村62个、新农村示范小区40个。三堰淌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木天河等12个村获评“全省宜居村庄”,万年桥等村居获评“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松滋市卸甲坪乡:瞄准旅游扶贫开发
2011年以来,卸甲坪乡以美丽特色乡镇建设为抓手,启动实施“卸甲坪脱贫致富特色发展三年规划”和“三年规划升级版”,全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镇一寨”的发展格局和青山围城、绿水绕城、鲜花拥城的特色景观基本形成。
卸甲坪乡注重突出全域旅游主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特色,统筹兼顾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和土家文化要素。黄林桥生态小镇依托特殊地理优势引水入镇,着力打造生态型特色村寨。曲尺河特色村寨以温泉漂流为核心、以民族街为轴线、以吊脚楼为亮点、以土家文化为魂脉,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吸引了大批游客。随着曲尺河温泉度假村开门迎客,全乡日接待游客最高已突破1万人次,乡村旅游日渐火爆。
公安县斑竹垱镇:科学规划绘蓝图
公安县斑竹垱镇委、镇政府针对以往“建设无序、环境脏乱”的状况,以规划控管为龙头,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
该镇以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引领城乡建设,及时修编完善城乡总体规划,确定了以集镇为中心、以5个中心村为点、以骨干道路为轴的“一主一副两线”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出台了《斑竹垱镇城乡规划和建房管理办法》,把全镇划分为禁建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两大类。该镇统一建筑风格,按照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大力倡导“荆楚派”建筑,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民居。如今,斑竹垱镇城乡建设秩序井然,环境卫生显著改观。
荆州区川店镇双店村:富民产业作支撑
落实管控措施,让村庄独具魅力。新村民居采用“荆楚派”建筑风格,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建筑分配“三统一”。
坚持生态优化,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功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富民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规划在村庄的西部发展规模农业板块;利用村中部水系自然条件扩大现有水产养殖规模,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板块;在东南部,依托位于熊家冢5A级风景区和荆州古城中间节点的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弘扬农耕文化,突出生态旅游、度假休闲和城郊娱乐三大游览主题。
石首市:擦亮乡村旅游金字招牌
全方位规划,精心编制了《石首市旅游总体规划》,形成了乡村旅游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格局。同时,将全市1427平方公里范围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打造。大力度建设,形成点、轴、面相互结合的交通体系。推进各景区景点建设,重点开发长江故道、麋鹿保护区、白鳍豚保护区旅游资源,努力打造国家公园。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建设,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如结合乡村特色,举办“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系列乡村旅游推介活动,评比“十大旅游名菜”、“十大星级农家乐”等,进而全面提升石首乡村旅游知名度。
监利县新沟镇:综合治理镇村环境
以生活垃圾处理、镇村绿化、河渠保护、畜禽养殖、改善镇容村貌为重点,全域治理镇村环境。以“美丽家庭”创建为载体,以农户为单位,家家行动,人人动手,打响环境治理全民战役。以广播村村响、板报画廊、流动宣传车、张贴村规民约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形成了“群众定公约,村村搞评比,人人争美丽”的局面。围绕工作机制、经费保障、监督考核、责任结账等关键环节,完善制度促长效。将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每周一次检查、每月一次例会、每季一次评比,采取实景录像、集中回放、点名曝光、通报批评、公开检讨等方式促进整改,提升创建效果。
江陵县资市镇:垃圾处理成示范
近年来,江陵县资市镇全面部署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围绕“一个目标、一种模式、四个体系、五项机制”制定出台全县垃圾治理工作方案,指导全县垃圾治理工作,并确定资市镇为全县首批示范乡镇。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运行,资市镇垃圾压缩站共压缩处理垃圾4120吨,累计400多万千克。同时,购置6000个32L垃圾桶,定制32个专用垃圾箱,新建垃圾集并房11座。该举措极大地改善了资市镇生活环境,让群众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资市镇先后荣获省级先进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县级一等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治理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洪湖市老湾回族乡:观光农业别样红
去年,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从改变农民生活习惯入手,以“发动群众”为手段,积极探索“政府指导、合作社主导、村民主体”的村级发展模式。
该镇成立专业合作社,“村民”变“股民”,实现了抱团发展。根据村庄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村民共商确定了“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联合成立了珂里老街旅游专业合作社,90%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现金股本达220余万元。
目前,全镇已建立瓜果基地50亩、生态放养四大家鱼与经济作物套种600亩。(郭江峰、裴乔丽、向晨曦)
来源:荆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