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全民参与水乡田园建设 全域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全民参与水乡田园建设 全域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仙桃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简介
本网讯 近年来,仙桃市委、市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在全域推进干净、整洁、有序、常态管理的农村清洁工程,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在全省首批通过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验收。2017年以来,仙桃市以“全民参与环境治理、全域推行市场运作、全面试行垃圾分类、全力打造宜居村庄”等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全民参与环境治理
在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中,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管理者。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任何治理都是“路边花”。仙桃市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和宣传渠道,全力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农村清洁工程的各项工作中来。一是增强群众参与自觉性。通过发放宣传海报、指导手册、告村民书或倡议书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在农户家中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以“笑脸墙”的方式张榜公示“清洁户”评比结果,并在“洁美仙桃”公众号及时上传各地镇容村貌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的自觉性。二是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发动老党员、老干部争当“义务监督员”,村组干部、无职党员率先做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并联合教育、妇联等部门,定期组织“义务劳动日”、“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巾帼先行”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爱护环卫设施,清洁家园,美化庭院的积极性。三是发挥群众参与主动性。适量收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偿服务费,组织群众代表进行交叉检查和评比,将保洁员工资待遇与群众代表的评分直接挂钩,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监督农村清洁工作的主动性。
创新机制 城乡一体 全域推进市场运作
仙桃市按照“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工作思路,计划在今、明两年,在全域实行规范管理的市场化运行。政府将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替代原有的财政拨款方式,工作专班也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通过市场化运行,该市将清扫保洁、收集转运、压缩处置等环节全部交由专业的保洁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为鼓励各地加快城乡环卫市场化进程,市财政专门增加了1000万元的市场化运行专项补贴,镇级配套也上调至2000万元资金。目前,仙桃市已有14个镇的集镇,238个行政村实现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其中沙湖、彭场、胡场等8个镇更是将集镇、农村全域、全环节实行市场化,整体达到了高效、长效、实效的管理工作目标。2017年年底,该市将在所有集镇及50%的村(居)进行市场化运行,明年年底,全市要全域达到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作业标准化、保洁常态化的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 大胆尝试 全面试行垃圾分类
2016年,仙桃市组织各镇(办)、相关科局分管领导三十多人,赴浙江省金华、桐乡、海宁等地学习考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学习考察,全市专班既开阔了视野,又深受启发,更增强了他们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信心与决心。2017年起,仙桃市将陆续投入2000万元奖补资金,专门用于分类集并、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等设施设备的购置,同时在胡场、三伏潭两个镇启动全域试点工作,在其他各镇(办)分别创建50个试点村。目前,该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动作较快如三伏潭、通海口、毛嘴等镇正试分可腐烂垃圾与不可腐烂垃圾;陈场、干河等地开始试行垃圾沤肥处置;沙嘴办事处开始试点社区的垃圾分类;胡场镇则是学习借鉴浙江经验,邀请有机垃圾生物处理设备供应商实地考察,拟采取“先共建,后托管”的模式,建设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站。
突出亮点 彰显特色 全力打造宜居村庄
仙桃市将农村清洁工程不仅仅局限在生活垃圾治理,而是结合其他多项关联工作,共同促进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水乡田园宜居村庄。他们将农村清洁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倾力打造宜居、秀美村庄;与精确扶贫工作相结合,优先在95个贫困村同步推进“清洁示范村”创建工作;与植树造林工作相结合,全力开展村庄美化、绿化工作;与“千河保护行动”相结合,全面启动河道、沟渠漂浮物清理;与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相结合,全面控制农村养殖污染;与秸秆禁烧工作相结合,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与十星户评比相结合,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热情与环保意识;与人文地理、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特色鲜明的村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