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大城蝶变最动人

2013-03-22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大城蝶变最动人——宜昌新区开工建设侧记

  2013年3月21日,一个载入宜昌城市发展史册的日子。

  当日上午,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在伍家岗区郑重宣布:“宜昌新区首批建设项目正式开工!”与此同时,肩负建设重任的宜昌新区推进办也正式宣告成立。

  一个承载着400多万宜昌人民的“大城梦”,已经亮丽启航!一个“大城梦”,既折射出“宜昌梦”,也承载着“中国梦”!

  水电之都,春潮涌动;峡江两岸,人心振奋。

  新区建设的大潮此起彼伏,大城之梦正在加速演变。51个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168亿元之巨,进军“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

  以伍家岗东站片区、点军滨江区域为载体,横跨一江两岸的“宜昌新区”蓝图令人向往。这里,将成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主战场;这里,将开启宜昌跨江发展的新征程。

  环顾城东:职教园内塔吊林立,中央区建设如火如荼,腊梅园、城东大道换装在即;遥望西坝,庙嘴长江大桥根基稳扎,机器轰鸣之声不绝于耳;放眼江南,刚刚通过改造方案的磨基山公园苍翠如海,在新区南展时代将成为城市最美的天际线……

  正式进入宜昌新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基础设施已成为大城崛起的先行军。昨日,全长13.9公里的东岳二路在点军生态新区正式开建。工程计划总投资18亿元,工期3年,设计为主线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包含7个立交工程。

  据了解,建成后的东岳二路将依托这些全互通、分离式立交桥,与其他道路首尾相连,全程不设一个红绿灯。展望未来的高速外环,人们能随时体验城市高速的妙不可言。

  “一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而科普文化中心、奥体中心、三峡医疗中心,不久将落址滨江门户点军。因为“文体卫”三位一体,生态江南将在未来五年成为宜昌“新浦东”。

  翻开最新修订的宜昌总规,人们可以看到:已将中心城区范围延伸至宜都红花套、高坝洲镇。由此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农民变市民,而是宜昌城市拓展骨架、跨江发展的万丈雄心。

  一座品位之城,一定是温暖包容的。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宜昌日前出台《关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重大城建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新区多个重大项目提前布局,及时对接。

  一座潜力之城,必定是光彩照人的。几天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央企业·宜昌新区建设项目合作推介会上,12家央企与宜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达1000亿元。

  仔细审视宜昌新区规划图,恰似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于山水之间,于万花丛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年轻的大城正阔步走来!

   【重点项目】

    绿动城东

    城东大道景观工程为特大城市绿化美化首批重点工程之一,全长6.8公里,道路宽44米,双向6车道,主要有7个节点广场,设计面积9万多平方米。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植物尺度,形成统一、强烈的感觉,整体种植形式现代、简洁。城东新区山体绿化及景观建设总面积13.1公顷,总投资0.25亿元。

    蝶舞平湖

    平湖半岛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是湖北“一江两山”旅游开发的破题项目,是湖北省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核心项目。

    该项目居于西陵峡口与葛洲坝水利枢纽之间,平湖半岛三面环水,将军岩、下牢溪、牛扎坪等景区环绕其间,水电、山水、人文特色鲜明,高峡平湖风光浓郁。

    平湖半岛旅游区策划总范围约10平方公里,近期启动核心区约11平方公里开发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约53亿元。

    诗画江南

    江南快速通道(东岳二路)是实施跨江发展战略、构建江南片区路网、拓展新区骨架、完善城市功能的核心工程。东岳二路为中心城区“三纵五横”快速路网格局中的重要“一横”,是贯穿江南主城区的横向通道。东起庙嘴长江大桥,西接翻坝高速公路,是今年第一条城市快速路、新区江南大开发的起步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8亿元。

    唐家湾安置房

    该项目是城投房地产为安置庙嘴大桥搬迁户而建设的安置房小区,位于唐家湾片区中心位置,地块南面为城东大道,西面为金鸡路,东面为待开发的商业办公综合用地,南面为配套教育区。设计安置房1976套,总建筑面积23.12万平方米,总投资9.27亿元。

    【宜昌新区解读】

  1、为何要建宜昌新区?

  放眼中国,“新区战略”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的深圳等经济特区、长三角的浦东新区、环渤海的滨海新区、成渝圈的两江新区强力推进,相继完成了华丽转型。步入城市布局的新时代,长江经济带迅猛崛起,上海浦东成长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经济带加速走向国际经济最前沿。

  实践证明,建设新区是推动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起飞的重要路径。

  审视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副省域次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处黄金水道中段,承接成渝和武汉两大城市圈,依托长江轴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迫切需要通过新区释放能量,承接产业转移。此外,以宜昌为核心城市的鄂西圈需要形成合作优势,以减少与东部武汉圈在外贸、消费领域的差距。

  而同为“省域副”的襄阳,早在去年4月,就已开始启动其新区一东津新城控制性工程,计划到2016年,新城起步区初步形成格局并初具规模。

  要应对未来特大城市人口剧增,宜昌必须拥有城市空间拓展的弹性框架,以长江为轴线,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结构,迫切需要加快实施新区战略。

  从宜昌自身来看,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发展瓶颈:主城区负荷过重,用地局限,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亟需外围城市组团进行疏解;缺乏山水城市特色的风貌核心区,城区周边优良的自然生态基础优势没有发挥,森林与城市共生的理念未能贯穿……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城市依靠江北单边发展的局面,加速推进山、水、城的整体融合,打造一江两岸都市核心区的活力滨水空间。

  日前,《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根据规划,到2030年,宜昌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宜昌新区”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契合了宜昌的最新总规框架。

  2、空间布局:

  “宜昌新区”规划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江北60平方公里、江南45平方公里)。

  新区东北至龙泉杨树河,东至柏临河路—汉宜高速公路一线,东南至沪渝高速公路,西南至点军宜万铁路—翻坝高速公路,西北至牛扎坪南侧,北以长江—伍家岗宜万铁路—合益路—东山四路—花溪路为界。

  主要包括江北的火车东站--五一广场片区、生物产业园--职教园片区、龙盘湖--临江度假片区、平湖半岛—西坝旅游片区;江南的卷桥河文体会展片区、火车南站物流片区、艾家商务片区。

  江南、江北两大片区由夷陵长江大桥、庙嘴长江大桥(在建)和伍家岗长江大桥(申报)有机连接,形成一江两岸的城市新形态。

  3、建设目标:

  实施“宜昌新区”战略,旨在打造全国生态绿谷、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湖北“黄金发展”的核心支撑点,“宜荆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动力点;“大宜昌”大发展的制高点。

  现代产业发展引领区: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区内的园区集聚,迅速做大做强生物、食品、磁电子、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生态观光为主的现代农业,成为全省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的重要组成单元。

  旅游文化精品突破区:整合新区内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以西陵峡口风景区、葛洲坝景区、点军生态旅游区为依托,打造西陵峡口旅游文化精品区,进一步提升宜昌旅游综合竞争力,使之成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积极推进城乡户籍、土地管理、投融资体制、公共资源共享等综合配套改革,使之成为全省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

  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坚持新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同步,以建设点军滨江生态绿色示范区为龙头,大力绿化荒山、整治水污染,构建城市绿色屏障和“水绕城”、“城镶山”的生态保护系统。重点保护和建设求雨台、磨基山、西陵后山等山体及柏临河、黄柏河、运河、卷桥河等水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现代城市复合展示区: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产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聚集示范区: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使之成为全省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和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密集区。

  4、发展战略:

  大都市区空间:以“多中心、组团式”为拓展方略,新区与西陵老城中心区形成整合性的未来城市中心,带动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组团和功能板块的发展。

  平湖半岛:带动坝区、茅坪等上游组团的发展;

  东站片区:带动龙泉、机场片、猇亭、白洋、宜都、枝江等下游产业板块的发展,作为其产业服务中心和生活配套中心;

  点军片区:与西陵城区形成一体化的中央生活板块,城市商业文化及休闲娱乐的服务中心。

  在都市核心区范围内,选取展示宜昌滨江大都市区形象的重点区域,建设53平方公里(含江面)的一江两岸核心区,实施点睛工程。集聚宜昌优势资源、景观和中心功能,统筹布局重大公共设施。通过一江两岸实施性规划,打造未来城市名片和活力客厅。

  5、功能结构:

  “一带”——沿江发展带,串联片区重要功能节点,引导未来城市空间拓展。

  “多廊”——城市次要发展廊道,区片重要功能节点之间的沟通廊道,共同形成功能互补的宜昌新区核心区。包括江南江北两条沿江廊道,三条垂江廊道。

  “十片”——由自然山水绿楔及交通廊道划分出的功能片区:休闲生活综合发展区、江南中央生活区、行政中心综合区、伍家岗综合中心区等十片。

  “多中心”——各片区内重要节点,包括行政商务综合中心、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龙盘湖生态公园、夷陵桥头中心、中央活力中心、庙嘴桥头商务商贸中心、文化产业中心等。

  6、特色之路:

  以江为轴,双边拓展:在锚固江北发展轴线的基础上,推进江南城市发展轴线,以点军开发为阵地,综合考虑艾家、宜都等江南组团的建设,并形成与江北城区融合的,围绕长江轴线的沿江城市形态。

  以绿为底,组团布局:以山体、水体、绿化为天然屏障,将城市发展组团严格限定在自然格局之中,形成以绿为基底的城市形态,为形成生态宜居城市奠定绿色基础。

  作为宜昌特大城市新标志,新区秉承后现代多元、个性、融合的理念,以“三峡名城,灵秀新都”为理念,以三峡文化、水电文化为根,以自然生态山水环境为形,树立个性化的标志性城区形象,打造一江两岸都市景观核心区,塑造山、水、城融合的绿色新宜昌,聚焦未来城市核心竞争力。

  7、推进方式:

  “宜昌新区”将按照“三个集中”(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项目)和“四个先行”(骨干路网先行、大型公建先行、征收安置先行、生态环境先行)的原则,予以强力推进。

  以道路引导城市开发,统筹规划公共交通,重点建设快速路及主干道,新布局建设大型公共设施,构建新的城市绿化景观体系。

  目前,江北快速通道及片区综合开发(东山四路)、江南快速通道及片区综合开发(东岳二路)、市民服务中心、中央商务文化中心、火车东站商贸中心、新区绿心景观工程(求雨台公园)BRT一号线工程及沿线综合开发、共立联滨江片区综合开发、平湖半岛旅游区综合开发、伍家岗长江大桥及艾家中央商务区综合开发等10大核心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来源: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