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通衢大道畅车城——中岳路工程建设纪实
本网讯 通讯员罗伟、袁平和、关艳清报道:上世纪80年代,十堰市就开始规划修建十堰城区中岳路,市民期盼程度、道路重要性首屈一指;道路全长3.4公里,其中3公里是高架桥及桥梁,建设难度之大为近年之最;施工区域处于城市核心区,涉及拆迁居民600余户,协调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市政府和东风公司通力合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化解矛盾,项目建设完美程度堪称典范。10月30日,随着中岳路试通车,这条将城区东部、中部和西部连成一体的康庄大道开始发挥非凡作用。
市民热切期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中岳路不仅要建设,还要大手笔建设
家住张湾区车城路街办郝家村的李女士,在中岳路修建之前,每次出门到三堰,必须取道车城路,然后绕道公园路、六堰或东岳路、五堰一带,才能抵达目的地。即使不堵车,也需要大约30分钟时间。然而,李女士家屋后大山的背后就是三堰,如果有路,即使步行到三堰也只需10分钟左右时间。“要是在山上修一条路,将湖南路和三堰连起来多好啊!”前些年,李女士和邻居们就一直这样盼望着。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该市就已开始规划修建中岳路。按照以前的规划,中岳路与车城路、朝阳路及人民路平面相交。但由于种种原因,曾经与中岳路一起规划修建的南岳路、东岳路等道路已先后完工,中岳路却因建设难度大等原因被搁置了。
不仅市民热切期盼中岳路早日开工修建,而且随着十堰城市的快速发展,十堰城区的交通网络已无法有效承担起城市东进西拓的重大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建设中岳路。2010年底,市政府将中岳路建设列为2011年重点市政道路建设项目之一。市政府决定,中岳路不仅要建设,还要大手笔建设!为更好地发挥中岳路的作用,市政府决定采用高架桥的方式,让中岳路与车城路、朝阳路及人民路形成立体交叉格局。2011年8月17日,中岳路正式开工建设。
一户思想工作没做通不征收、一户不签字不征收、一户没搬走不征收、一户没安置不征收——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中岳路主要路段地处闹市,从中岳路规划之日起,房屋征收和拆迁就成为横亘在项目建设面前的一道难题。据统计,中岳路拆迁涉及征收单位20个,16栋住宅楼、600余户居民,总建筑面积70000余平方米。同时,拆迁情况复杂,涉及东风公司、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美盛公司等不同单位,协调难度非常大。此外,中岳路工程建设项目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该市第一个房屋征收搬迁项目,房屋征收主体、征收方式、补偿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无经验可借鉴。
为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早日通车,中岳路建设协调指挥部以“让利于民‘福利性征收房屋’”为理念确定了征收方案,并明确了“一户思想工作没做通不征收、一户不签字不征收、一户没搬走不征收、一户没安置不征收”的“四不”原则。
拆迁过程中,指挥部坚持人性化原则,破解拆迁难题。工作人员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逐一做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获知拆迁户家里有工作或生活方面的困难,中岳路建设协调指挥部设法逐一帮忙解决。
2012年8月,拆迁户苗女士到工程指挥部反映情况。苗女士的孩子因家里的房子拆迁需要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因此每年要多交6000元的借读费。市住建委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统计同类情况的家庭,拟定报告上报市领导。很快,市领导批复文件表示这些家庭的孩子到各学校就读时,各学校应给予支持,不得收取借读费,解决了近60个孩子的转学问题。
这样的例子在中岳路建设期间还有很多。拆迁户陆女士是一名盲人,患有糖尿病,膝下无儿女,老伴病逝让她的生活更加困难。房屋征收人员为安置好她,积极协调市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养老院,还为她聘请了一名护工,办理了大病救助,所有的费用都由茅箭区政府承担。如今,陆女士对新的生活环境十分满意,病情也有所好转,她多次对前来看望她的工作人员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的细心关怀!”
从2012年5月16日中岳路茅箭段征收房屋拆除工作开始以来,中岳路建设协调指挥部协调各有关单位,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快速推进房屋拆除工作,频频创下诸如仅用时5天就完成东风公司传动轴厂片区2号楼、6号楼两栋楼共计7个单元4000余平方米的拆除工作;仅用10余天就拆除湖北诚品等四个单位共计1万余平方米的征收房屋等一个又一个拆迁纪录。这一系列“纪录”汇聚到最后,就是中岳路房屋征收工作仅用2年时间就圆满完成!
市领导多次深入工地调研,解决施工难题,提出建设要求——
严把工程质量关,精心建设利民道路
中岳路是该市第一座跨度最大的高架桥道路,弯道长,桥梁多——共有大小桥梁7座,其中高架桥的箱梁就达450片。而且,拆迁和施工主要区域处于闹市,既要最小程度避免扰民和影响交通,还要保证工期及质量,无形中增加了建设难度。
针对中岳路高架桥及桥梁构造特点,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确保桥梁施工质量;为确保中岳路建设在最短时间内完工,尽量减少修路给市民出行等造成的影响,建设指挥部三伏三九不停工,春节中秋不休息,全力以赴赶工期;为尽量减少建设施工过程中噪音和灰尘渣土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施工人员尽量采用新工艺,放小炮,少装药,多清扫,勤洒水。同时,加大对工程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以赢得市民支持。
按照正常情况,一片箱梁从浇筑到完工需要28天。2012年冬天,由于气温低,箱梁在28天内无法达到施工技术标准需要的硬度。在这种情况下,指挥部从外地购进多台加温机和大批棉被。除了用加温机给箱梁加温以保证箱梁的浇筑速度外,每天还用棉被将箱梁盖上,确保箱梁尽早“成熟”。
建设中,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等领导多次到工地视察和调研,现场解决施工难题,对施工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意见。相关部门严把工程质量关,并调动一切力量组织拆迁,到拆迁单位和拆迁户家中做工作、化解矛盾,有力推动了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施工中,市住建委用好每一分钱,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千方百计为政府减轻财政压力。按照设计卸土场在18公里外,为节约成本,指挥部放弃了该卸土场,在8公里外开辟了一处卸土场。仅此一项,直接节约成本近4000万元。市领导带领市住建委和几家房地产企业进行沟通磋商,两家房地产企业通过主动承担中岳路拆迁安置等工作,为中岳路建设减少投资2亿余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岳路建设过程中,节省及吸收的社会资金达数亿元。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各建设施工单位群策群力,中岳路才得以顺利完工,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东风公司提出的建议,市政府积极采纳;市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东风公司大力支持——
政企通力合作,共建发展快车道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和东风公司密不可分。修建中岳路,需要东风公司的大力支持。2012年4月,市政府和东风公司签订建设合作协议。东风公司表示尽最大力量支持中岳路建设。东风公司还专门召开支持中岳路建设专题会议,研究支持修建中岳路方案。
东风公司成立专门机构,抽调30余人协助中岳路拆迁及建设工作。中岳路建设涉及东风公司旗下的十堰管理部、实业公司、东风有限和商用车四大板块,协调难度非常大。而且,上海路原东风公司传动轴厂等老片区水、电、气、通信、供暖等设施非常多。在拆迁、建设过程中,东风公司全力支持中岳路建设,每当遇到需要东风公司协调配合问题时,市住建委一个电话,东风公司相关人员就马上赶到现场。
中岳路推进至水印澜湾附近时,因为路基距离东风公司一住宅区较近,小区居民认为噪音扰民,阻止工人施工。接到市住建委电话后,东风公司十堰管理部主管规划协调的部长朱少华马上赶到现场,和居民们协调沟通,并与市住建委共同拿出解决方案,圆满处理了问题。
同时,市政府也尽力满足东风公司的发展需求。“东风公司提出的建议,只要有政策依据,市政府积极采纳;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东风公司大力支持,能内部消化的尽量内部消化,不让政府为难。”朱少华说。
朱少华清晰地记得,在中岳路建设推进到湖南路口时,东风公司希望能将位于湖南路口的厂际铁路路梁予以保留。获知此事后,施工方不仅不进行爆破,保留铁路路梁,还主动将卸下的路梁运送至东风公司指定的地方。
这样的例子,在中岳路建设中不胜枚举。“中岳路建设,是政企通力合作共建项目的典范!”市住建委和东风公司有关人士一致如此认为。
两年来,中岳路建设者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以坚定的信心推动中岳路建设,为实现中岳路的顺利通车和十堰跨越发展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这份答卷荡气回肠、气势恢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