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咸宁:市住建委抓实“两学一做” 助力“精准扶贫”

2016-06-12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陈隽勋、陈红报道:6月7日上午,咸宁市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孙新淼一行奔赴精准扶贫驻点村——崇阳县小沙坪村组织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暨“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等活动,与小沙坪村全体党员一齐上党课、一同学党章、一齐知党情、一同强党性。

  活动开始,市住建委作为驻点村支部第一书记详实汇报了小沙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规划项目落实情况。

  据初步统计,近两年来,市住建委驻村工作队已累计筹资37万元帮扶小沙坪村实施了七项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站在打基础、管长远的高度,围绕“村庄布局、产业培育、设施建设、功能配套、环境优化”等内容,编制了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已完成新农村安置点建设规划图,签订35户征地协议,共征地22亩;二是投资10万元,在小沙坪村13组修建了一条长2公里的楠竹致富路,彻底解决了群众肩挑背扛运竹难的问题;三是投资24万元,栽植苗木1400余株,绿化了村级公路;四是在大梅五个村民小组指导流转600亩荒山,已开荒整理250亩,栽茶叶200亩、油茶50亩,并修建机耕路2500米;五是采取“定点存放、定点收集、集中清运、集中处理”的方式,投资3万元新建12个垃圾池,维修原有的13个垃圾池,解决好垃圾围村问题,使村组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六是在港口乡政府至小沙坪村九组桥头2公里长的公路上安装了35盏节能灯,极大地方便了附近村民的晚间出行;七是对全村38户危房改造问题,坚持以自然村为单位,采取“集中建设、集中连片、集中安置、集中管理”的办法,按照户均“两室(或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执行,让有限的危改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真正把危房改造的惠民政策落在实处,现有12户完成改造已实现了“住有所居”。

  接着,孙新淼以《以“精准扶贫”的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成色》为题,从开展以“两学一做”“主题党日+”促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方法措施等三个方面,由浅入深、朴实生动地阐述了什么是“主题党日+”、什么是“两学一做”、什么是“精准扶贫”、以及如何通过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村组党员重点要从扶贫的态度上、措施上、方法上、效果上等四个层面下功夫,要求村支部及驻点村工作队着力加大党建资源和扶贫资源整合对接力度,把党组织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摆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最前沿”,着力把党组织建成精准扶贫的“最前哨”。

  党课课堂上,孙新淼与村组党员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认真仔细地听取了村组党员提出的小沙坪村“科技致富信息少、能人带头示范少、产业发展壮大难、旅游资源挖掘难、洪水灾后重建难、煤矿尾水治理难”等“两少四难”问题,对近两年小沙坪村筹资77万元,在新农村安置点建设规划、茶叶基地扩建规划、竹炭加工厂建设、小沙坪磨沙厂、村村洁工程建设、组级公路建设等六个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急需争资470余万元投入新农村安置点建设、洪水灾后重建、煤矿尾水治理、村级产业发展等即将开展的六项工作,他提出,本着“民生为先、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当场帮助小沙坪村解决“6.02”洪灾损毁河堤修复资金10万元,同时资助3台电脑,化解农村致富信息不畅通、科技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表示对于古戏台、古驿站等乡村游资源挖掘修复问题,将通过探索鄂南古民居保护的方式,抓紧与省市相关部门衔接推进。

  党课结束后,工作组来到小沙坪村小学,与留守贫困儿童手拉手,送温暖献爱心,把价值4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共计50个各色爱心书包、50份精致笔盒和水彩笔一一分送到贫困小朋友们的手中,并寄语孩子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用真心、用真情温暖贫困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

  活动最后,大家与村组结对的33名党员一道来到“6.02”洪灾损毁河堤现场,搬运修复河堤的方石块,为早日修复水损河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真正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主题党日+”、精准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