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创新推进“百姓城管”向“惠民城管”延伸
本网讯 通讯员吕刚、王聪报道:今年以来,襄阳市城管局以“落实年”为契机,积极创新便民、惠民的新路子、新方法,通过将“听百姓声音、请百姓参与、为百姓服务、让百姓满意”的管理理念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惠民措施,有效推进了“百姓城管”向“惠民城管”的延伸。
绘制印发襄阳公厕“导厕图”:让“方便”更“方便”
依托襄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绘制发布《襄阳市城区便民导厕图》,图中囊括了襄阳中心城区范围内的270余个公厕分布状况和具体位置,并在襄阳城管局网站公布,市民和外来游客可以随时下载。为方便市民查找,导厕图中除在地理空间信息中突出公厕分布外,还在途中标注了中心城区所有建筑物平面图,让市民及外来宾客一目了然、轻松查找。
发布机动车停车泊位示意图:让停车“老大难”问题不再难
为方便市民停车,避免因车主不了解停车泊位而随意停车遭到处置的现象发生,襄阳市城管局制定发布了襄阳市市区机动车泊位分布图,详细标注了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机动车停车泊位区域,方便车主直观地了解相关情况、按图停车。
推进乡镇建立生活垃圾三级处理新模式:让村居民垃圾处置更轻松
生活垃圾清运难一直是困扰市区周边乡镇村民生活的一大难题。今年,为探索解决农村垃圾清运难和“垃圾围城”现象,襄阳市城管局积极探索建立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按照人口密度每50户作为一个集并点,建设1处垃圾池用于收集村庄垃圾,并适当配备垃圾筒作为补充,在襄阳市欧庙、尹集、卧龙、余家湖等8个乡(镇)办建立一体化垃圾集中收运机制,实现乡镇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城区专业化处理”的新模式。全市共聘请农村保洁员1100余人,新建垃圾池1400余个,购置垃圾大桶2600余个,确保农村垃圾收集全面覆盖,及时清运,解决了城乡结合部乡村垃圾清运难问题。
实施城管队员包保便商和“群管群治”:让管理与服务更加“心贴心”
临街经营门店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探索更有效、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市城管局分别在樊城区、襄州区试点开展城管便商包保服务和商户“群管群治”试点工作,有效拉近了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关系。在樊城区,市城管局将队员的基本信息及服务内容制作成包保公示牌,公示在各经营门店门口,建立了城管队员与商家沟通的桥梁,当商家遇到城市管理相关问题或困难时,直接电话联系城管队员为其提供帮助。在襄州区,市城管局以车城南路为试点开展城管与商家“群管群治”工作,通过探索实施城市管理“加减乘除”工作法,变以往城管一家管理为城管、商家群管群治。城市管理“加减乘除”工作法的主要做法是:“加”即推行“十户联管”模式,实行商户自我管理;“减”即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宣传,减少管理相对人的对抗情绪,避免矛盾冲突的发生;“乘”即倡导每个商户每天为辖区市容环境做一件有益的事,实现积极维护城市环境的规模效应;“除”即建立日访、周查、月通报考评制度,通过公示商户有无违规行为,激励商户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相关规定。
创新居民小区管理方式:让城管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更加惠及群众
去年,市城管局投入治理资金2000万元,整治脏乱差居民小区120个,使1.1万户家庭、4万余人切身感受到了“百姓城管、服务型城管”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襄阳市城管局将在今年继续创建150个规范化管理小区,并积极探索创新居民小区管理模式,推行居民社区环境卫生“扁平化”管理,通过采取市场化竞争淘汰机制,将一批实力大、责任心强的专业化城维公司引入居民社区,从事小区清扫、楼道保洁、“牛皮癣”清理,从而实现环境卫生长效化管理。(来源:襄阳市城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