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快速推进风情小镇建设
开发建设大手笔
——保康快速推进风情小镇建设观察之三
宽敞洁净的街道,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民居整齐漂亮,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新春伊始,行走在广袤的保康县乡间,就像走进了一座精致典雅的江南小镇。一路都是跃动的美丽,到处彰显着风情小镇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建设风情小镇,是保康县实施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建设美丽幸福新保康”的有效载体,更是全县28万人民的热切期盼。一年多来,保康县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禀赋,大手笔推进风情小镇建设,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核心、风情小镇为依托的新型城镇发展体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更加优美。
集镇建设高点起步
沿着保宜路走进后坪镇,施工人员正在对集镇临街房屋实行高标准“穿衣戴帽”改造,充分体现了楚文化风情。后坪镇党委书记可精华介绍说:“后坪改造经过了专业规划专业设计专业施工,目的是通过打造楚源风情小镇促进楚源地五道峡景区的开发,由五道峡景区的开发带动楚源小镇的蓬勃发展,形成集镇与景区共兴共荣,互促互动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后坪镇历史文化悠久,以“卞和得玉”传说及“五道峡”风景区而盛名。2013年以来,后坪镇以五道峡景区开发为依托,以挖掘楚文化内涵为抓手,高点定位,高端设计、科学规划,对集镇房屋进行高标准“穿衣戴帽”改造,先后建起了以古牌坊、古鼎、古亭为标志的楚风楚韵一条街,一座具有楚文化底蕴的风情小镇已具雏形。截至目前,后坪镇已经完成了1万平方米的房屋改造,预计到6月初,后坪镇街道两旁200多栋房屋的立面将全部改造完毕。
与后坪镇一样,两峪的朝元古镇、寺坪的天子湖小镇、黄堡的大坪小镇、店垭的格栏坪茶乡小镇、马桥的中坪社区各具特色,突出山水人文特色,在风情小镇建设中高点起步、竞相发展。
景区建设加快推进
作为风情小镇建设的主战场,保康各大旅游景区建设也热火朝天。春节前夕,笔者走进温泉小镇建设工地,却是一番机声隆隆、热闹非凡的忙碌景象,峡谷里机声隆隆,施工车辆往来如梭,整个建筑工地繁忙有序。
温泉小镇旅游开发项目总经理赵贤文告诉记者:“温泉小镇一期工程8层的接待中心主体已经封顶,2000平方米的温泉更衣室完成主体建设,五星级酒店三号楼两栋以及四号楼已封顶,温泉大泡池初步完工,别墅区17栋别墅完成主体施工建设,3月份将进行全面的装修阶段,计划在今年“五一”进行部分温泉洗浴试营业。”
与此同时,保康九路寨大峡谷、五道峡、尧治河、野花谷等其他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也如火如荼。九路寨旅游区一期工程游客接待中心、黄龙洞景区基本完工,正抓紧售票中心、换乘区站房等项目施工,预计今年“五一”前一期项目对外试营业。五道峡旅游区完成电瓶车道路基、四座桥梁、入口观景台和溶洞景观优化等工程建设,正抓紧综合服务区、电瓶车道外立面包装等工程。野花谷项目蜡梅精油萃取车间、办公楼、宿舍楼、接待大厅等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进行内部装修。尧治河景区创国家4A级景区工作全面展开,完成游客接待中心、滴水岩等项目建设,太极养生馆、民俗博物馆、文化艺术馆等主体已完工正抓紧装修,老龙洞二期游步道、停车场等有序推进。在风情小镇的建设中,保康县采取以景区带动城镇、以城镇支持景区的方式,分别依托温泉景区、五道峡景区、天子湖库区、野花谷景区和民风民俗来规划建设风格迥异的风情旅游小镇,这五大风情旅游小镇紧紧环绕在保康县城四周,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沿着305省道走进保康县黄堡镇,连片9个村构成的一幅新农村美好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大道交错纵横,一幢幢高雅气派漂亮整齐的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一垅垅绿意盎然的农业基地洋溢着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黄堡镇作为保康的“东大门”和“迎宾路”,承载着各级领导的厚爱和一方群众的殷切期盼。为此,从2012年冬季开始,黄堡镇举全镇之力,多层次开展绿化工作,全方位实施环境整治,高标准推进社区建设。目前,大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服务大厅、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一应俱全,“一站式”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村委会广场绿化、周边房屋改造、泉水湾居民点提档升级全部完成,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
村庄环境整治既是加快风情小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大坪村宽阔、整洁的文化广场上,笔者见到了78岁的村民鄢烈秀。她指着附近一栋漂亮的小楼房告诉记者,那里就是她的家。“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农村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城市哪里有这么好的空气,哪里有这么宽敞的房子?”在鄢烈秀心目中,大坪村就是最美丽的乡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源,居优美村”——几代人的梦想,在保康的农村正在成为现实。据统计,2013年,全县共栽植绿化苗木519252株,拆除违建房、危房433间,改造猪栏、厕所569个,新建花池42109米,建设公共绿地10125平方米,整修村庄道路12650米,恢复水毁河堤、渠道9801米,城乡“十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杨韬)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