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工程,跳跃绿色繁荣音符——五峰县城避险迁建观察
11月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新县城市民中心建设工地,轰隆的挖土机穿梭。“公路对面,是即将完工的拆迁户还建房;往后看,是兴发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的四星级酒店;不远处,庙岭隧道建设工地紧锣密鼓……
渔洋关,明年12月12日,将是五峰新县城。
主动避险,必然选择
五峰县城为何搬迁?
县长吕学锋说,这是预见性的主动避险举措。县城迁建,既是民生工程,更是生命工程。
天池河穿越五峰县城所在地五峰镇,河谷周围狭窄的0.56平方公里平地,足足蜗居着2.5万人。“一户人家炒辣椒,全城人都得打喷嚏。”采访时,人们这样说。
五峰历史资料记载,当地处于中国的暴雨区。天池河平均宽度18米,十年一遇洪水都难抵御,1997年7月3日和2007年6月22日,山洪暴发,水漫全城。
县城河谷两岸斜坡高陡,滑坡体多达17处,仿佛悬在居民头顶的一颗颗定时炸弹。据最新监测结果,最大的一处凉风洞滑坡至今仍在移动。
受地理条件限制,县城基本无工业,无法辐射带动全县经济发展。2012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五峰排名倒数第五位。
人口外迁,减轻县城环境承载压力,成了五峰人数十年的梦想。
2011年4月14日,民政部批复同意,五峰县城由五峰镇回迁67公里外的渔洋关镇。
两万人随迁。这是一次主动避险,也是一次生态移民。
民生项目,优先迁建
渔洋关,五峰山区通往平原的关口,曾是短暂的县城所在地。这里集中了全县四分之一人口,三分之一财政,二分之一的工业。
搬迁,将让“龙头”抬得更高。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面前:钱从哪里来?
据测算,县城迁建、重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需耗资20余亿元。而2012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仅2.49亿元,可用财力仅1.75亿元,维持运转已捉襟见肘,如何推动县城迁建?
不能让资金成为“生命工程”的绊脚石!中央落实扶持资金12亿元,省及宜昌市专项扶持、武汉市对口帮扶资金6亿元,加上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吸引社会资金融资,最大的难题迎刃而解。“从中南海到水果湖,从总理到书记省长,都在关注五峰的生命工程。迁建中,民生项目自然是优先选项。”负责新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万红说。
搬迁工程,哪些进展最快?回答是:民族高中、民族小学、医院、民政园、污水处理厂……
行政中心、数十家单位集中办公,占地仅35亩。而民族高中,占地却达200亩。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县民族高中。刚下课的孩子们欢快地奔向食堂,学生自办的校园广播也响了起来。校长邹享平介绍,今秋开学,2100多名山里娃住进了环境优美的全新校园。
绿色繁荣,起始音符
在五峰采访,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规划”。县城迁建,只是起始音符。
新县城将来是啥样?渔洋关镇党委书记陈延斌说,将建成具有土家茶乡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北京土人规划设计院正修编新县城6.23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开展4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战略策划,张家界城市规划设计院研究渔洋关老城区改造。
老县城呢?五峰镇党委书记李章庆说,有“迁”更有“建”。随着人口外迁,环境承载压力大大减轻,五峰镇不仅不会被“遗弃”,还将是无污染的乐土。规划目标是建设休闲旅游业为主的“国际慢城”。
按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五峰属于限制开发和部分禁止开发区域。县长吕学锋说,对五峰而言,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域景区化成为五峰长远发展规划的兴奋点。伴随着交通区位条件质的改变,以“新县城+柴埠溪”为核心的柴埠溪旅游度假区,以“老县城+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后河旅游度假区,两大平台一新一旧交相辉映,建设国内一流的避暑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工业呢?与枝江共建民族工业园,工业项目向“飞地”集中,壮大财源。目前,已引进项目12个。
最近,县委书记陈华受邀到国家行政学院和国家发改委参加研讨会,介绍五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经验。演讲中,陈华说:“五峰经济暂时落后,但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之首。我们常常想,如果有人给五峰50亿元投资工业,就可以基本解决当前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如果再过10年,拿500亿元甚至1000亿元也买不到五峰特有的优良生态系统和生态资源。”(周志兵、周冰)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