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黄石正文

阳新:如诗如画园林景 多姿多彩阳新城

2015-09-28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核心提示

  阳新,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这个位于富水之畔,长江之滨的荆楚明珠,素以悠久的文化和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而闻名。

  脱帽扬眉路何长,绿色生态转型忙。产业强县筑基石,挥鞭直指二十强!

  近年来,按省委“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总要求,阳新紧紧围绕“砥砺奋进全省二十强”目标,以“四张牌”为导向,工业打“环保牌”,农业打“绿色牌”,旅游打“生态牌”,城市打“园林牌”,推进阳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沿江开发,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幅在省市持续领先。

  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云。

  在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战略决策指引下,阳新按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以举办园博会为契机,将“四城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有机融合,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黄石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再下一城。

  九月,上百名荆楚网友走进阳新,共同感受这片红色热土的震撼变化:

  苦难与贫困,渐淡入历史记忆;

  创造和繁荣,正开启金色华章!

  红色的豪情:甩掉“悲情”挥洒“激情”

  阳新,县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辖19个镇区、324个行政村,总人口107万。

  “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曾几何时,在这片红土地上革命先烈们在战场舍生忘死,终于迎来新中国的崛起,20万人长眠于此。

  解放后,发展中的阳新日新月异,“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然而,作为老区、边区、穷区的代名词,阳新“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一戴就是数十年,既悲情,又苦情。

  黄石市委提出,阳新到2018年要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这意味着,留给阳新的时间只有3年多了!

  摘帽子,时不我待;奔小康,必然之举!

  克难攻坚,必先强化顶层设计;提质竞进,首先筑牢组织堡垒。

  顶层设计如何定位?组织堡垒如何强化?这是打响“脱帽战役”必须占领的一个制高点。夺取了这个制高点,高瞻远瞩,发展形势将变得明朗;反之,则停顿难前。

  阳新县委县政府认为:干部群众的精神区位是第一区位,是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以“精气神”为内在支撑,才能营造跨越赶超的大气场。对于国家级贫困县阳新而言,提升精神区位,弥补先天不足,显得更为重要。

  前些年,阳新党员干部思想保守、求稳怕乱、等靠要等现象比较突出。县委深刻认识到,阳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水平的差距,实质上是干部精神区位的差距。唯有解放思想、自立自强,把“悲情牌”转为“激情牌”,阳新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为了提升干部精气神,阳新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响亮提出“经济虽然贫困,但精神决不能贫困;排名虽然靠后,但精神决不能落后”的口号,确立“内赶大冶,外比瑞昌,砥砺奋进全省二十强”的奋斗目标,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决摒弃“国贫县”的心理包袱,视压力为动力,把差距当潜力,多为发展找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对标学习找差距,敢与强者争高下,争当全省脱贫致富排头兵。

  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各镇区和部门发展的积极性,县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等靠要”的“悲情”被甩开,红色的战斗豪情正自挥洒!

  通过一系列举措,阳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精气神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比学赶超、永争一流的强大气场。

  各镇区由原来的“讲困难、比基础、要扶持”到现在的“讲发展、比进步、要奖励”;

  部门由原来的“单位利益至上、想办法吃拿卡要”到现在的“企业家老大、想办法为项目服务”。

  各级领导干部都在率先垂范,雷厉风行,都在聚精会神抓建设,心无旁骛谋发展。

  近年来,阳新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委“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总要求,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重大机遇,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沿江开发,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幅在省市持续保持领先地位,财政收入由2011年8.36亿元增长到15.1亿元,三年接近翻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进位。

  阳新县一位干部不禁感慨:

  “今日之阳新,最可喜的变化就是干部精气神的变化,已经成为我们跨越赶超、提速进位的重要法宝和信心所在,是我们攻坚克难、奋进全省二十强的强大支撑!”

  绿色的实践:大美富川满园春色

  9月13日上午,晴,阳新县城东新区。

  莲花湖碧波粼粼,一眼望不到头。湖面上,一座大桥如长虹卧波,巨龙吸水。它一头连接西面的老城区,一头连接城东新区,气势雄壮恢弘,现代感十足。这座即将通车的大桥,是阳新县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连接新旧城“肌体”的一条主动脉。

  这条主动脉,直通黄石(阳新)第二届园博会位于城东新区彭山村的主场馆。

  当天,上百名荆楚网友“组团”来阳新,看阳新革命老区的发展变化,畅想这颗“荆楚明珠”即将绽放的夺目色彩。

  莲花湖、马蹄湖风景区环山抱湖、水绕绿拥的山水园林新城面貌,令网友们深深震撼:春色满园关不住,盎然绿意扑面来!

  2013年,黄石市委全会上,一个城市发展战略自此诞生: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两年时间过去,沿着这条战略部署,阳新在这条战略上成为急先锋。

  在阳新举办园博,是“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生动实践!

  作为阳新县“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的提纲挈领之举,园博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承载着阳新、乃至整个黄石地区生态转型、绿色崛起城市战略的太多梦想。

  通过加强园林基础设施建设,让绿色走进生活,形成黄石特色的生态文化;加快发展生态游、休闲游,将助推黄石转型发展;举办园博会,更将快速提升阳新对外形象,发展特色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园林,让城市更美好。”

  外显于形是为美;内惠于民是为好。美好的城市生活,人人心向往之。在追求“美好”两字上,通过举办园博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阳新做出了大量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一句话概括为:示范园博、产业园博、品质园博、秀美园博、惠民园博。

  而“生态阳新,园林新城”这八个字,则勾勒出阳新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城市生活的蓝图。

  园博园整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两湖四带”。

  所谓“一心”,是以园博会园区为核心区,建设生态绿化、园林景观、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园博胜景;“两湖”,是以阳新城区7300亩的莲花湖风景区、马蹄湖风景区为功能区,打造环山抱湖、水绕绿拥的山水园林新城;“四带”,是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结合全市“五边三化”行动,深化阳新“四城同创”和“绿满富川”工程,以园区带动城区,以阳新城区辐射阳新全县,打造沿江、沿河、沿路、沿山绿色生态景观带。

  大美富川,满园春色。

  绿树成荫、鱼翔浅底、飞鸟逐水,是为视觉之美;山水园林、采茶唱晚、生态科技,是为人文之美;环山抱湖、水绕绿拥、绿色景观,是为自然之美!

  “承办此次盛会,既背负着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阳新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成功实践和重要成果,更是全县百万人民的期盼与梦想,是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与追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阳新县委常委、副县长汪国栋在园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说。

  一个朝气蓬勃、绿意盎然、飞速发展的新阳新,正迤逦而来!”

  蓝色的箭头:四张令牌箭指生态

  园博会,只是一个契机。厚积薄发的阳新,自此发轫,车轮滚滚,铿锵向前。

  一个园博会,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丝丝缕缕,折射阳新县近年来的生态发展、绿色崛起道路。

  解放思想,需要跑起来、跳起来“摘桃子”。

  2013年底,从浙江省丽水市学习回来后,阳新县委书记童金波“收获颇丰”。他说,自己“既开阔了眼界思路,更深受教育启迪。”

  对比生态丽水,童金波认为阳新要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按照“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的思路,打生态牌。

  近年来,经过大力整治,黄石脱掉了“光灰城市”帽子,天空出现了“黄石蓝”。蓝色,成为一种时尚色,也是老百姓心中最期待的一抹颜色。

  四张牌,也是四根蓝色的箭头,箭指生态!

  工业“环保牌”,农业“绿色牌”,旅游“生态牌”,城市“园林牌”——这一举措如同一条完整的生态链,串联起阳新生态发展一盘棋。

  工业上,阳新强力在推进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新港物流工业园“三大工业主战场”建设的同时,将环保摆在首位;

  农业上,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目标,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调整农业结构,全县农业农村亮点纷呈、活力迸发、持续向好,如今,该县正在把富河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打造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旅游上,实施旅游提档升级计划,留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带动群众富裕,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阳新跨越赶超的重要支持和潜力所在;

  城建上,紧紧围绕“打造黄石副中心,争创山水园林城”目标打造15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城区。

  宝加鞋业、远大医药、劲牌曲酒……一排排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的现代化工厂建设起来了。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卡车驶向长江码头,通江达海;

  北煞湖社区、汪家垅村、姜福村、平原村…一批批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如同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小桥流水,碧藤老树,欢声笑语,在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对比下,展示不一样的农村新貌;

  仙岛湖、龙港革命旧址群、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一个个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风景区游客火爆,群众赚得盆满钵满;

  图书馆、文化馆、“一区三园”景观带、“三纵两横”路网、莲花湖大桥……一项项新城新地标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个占地15平方公里的临山环湖、水绕绿拥的园林新城区已显雏形……

  一串点穿成一条线,无数条线织成一张网。在坚持生态发展战略上,阳新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绿色崛起、科学发展观念入脑入心。

  金色的硕果:发展成果普惠群众

  省委“三维纲要”提出: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

  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群众奔向幸福安康。阳新亦如是: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成果为了人民。

  广大人民群众,理应成为经济发展成果的享用者,社会红利的持有者。

  一直以来,阳新县委县政府的施政纲要以“惠民生”为根本,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针对阳新财政困难、民生问题欠账较多的实际,政府尽可能将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基层倾斜、向民生保障薄弱环节倾斜。

  与此同时,阳新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启动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项目96个,完成投资22.7亿元,按照“四保到户”“六保到村”的思路推进精准扶贫,确保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打赢“翻身仗”,去年摆脱全省“后十方阵”,被评为性别比综合治理先进县。

  为增强公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阳新深入开展平安阳新创建活动,2014年平安阳新建设综合排名前进了63位。突出“事要解决”,畅通信访渠道,信访“老大难”问题得到改善,守住了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恶性事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底线,信访总量逐、进京非正常上访逐年下降。

  在城东新区建设上,城市功能更多向民生倾斜:

  占地面积80亩,床位1600张,总投资约1亿元的阳新社会福利中心,集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老年公寓和退伍军人培训中心为一体,兼养老、托孤、康复、健身、娱乐和教育诸多功能,为阳新福利事业立下新功;

  农村老年人互助式日间照料中心、发放高龄津贴、实施“敬老爱老助老工程”等举措实施,阳新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东新区图书馆、文化馆和教育城等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城市功能的综合考虑,群众参与度更高了,“高大上”的城市公共设施变得“接地气”;

  “阳新县采茶戏文化戏曲中心”,这一“富川大舞台”将使阳新采茶戏这一朵“盛开在鄂东南地区独放的山茶花”开得更加艳丽多姿。

  “一区三园”,受惠者倾向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整个园博会的出发点:以园带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和谐宜居,让城市秩序井然、生活环境改善、群众真正受益。

  目前,新区建设累计投入43亿元,图书馆、文化馆、“一区三园”景观带、“三纵两横”路网、莲花湖大桥、园博园等23个重点项目全面完成或即将交付使用,教育城、明月湾大桥等20个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卫生城、城市综合体、“三馆一中心”等9个“建城”项目全面启动,一个占地15平方公里的临山环湖、水绕绿拥的园林新城区已显雏形;

  老城区改造、道路刷黑稳步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遍地开花,王英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富池被评为“全国文明镇”,30多个行政村村被评为国家和省级“生态村”。

  生态指数,挂钩幸福指数。

  产业崛起,事关县域突围。

  普惠民生,谱写和谐金曲。

  还利于民,铺下发展大道!

  从金色的豪情,到绿色的实践;从蓝色的箭头,到金色的硕果,在解放思想,转型发展道路上,阳新走得稳,走得实,走得远。

  “生态立县、产业强县”,阳新渐行渐远。

  园林,让城市更美好!生态,使群众更幸福!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