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仙桃正文

仙桃:绿色生态 发展“强音”

2013-10-09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绿色生态,仙桃发展的“强音”——我市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述评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因为这种精神,我们一路上行,奋进昂扬,改变随之发生。

  城市是需要一点灵气的。因为这股灵气,城市流光溢彩,你我共享生活的美好。

  从人到城,再从城到人,当生态文明理念变为城市行动时,我们所居的家园,已悄然改变了模样。

  “幸福家园,当从生态宜居起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仙桃“好声音”,变为城市发展的“最强音”,一幅巨大的生态宜居规划图已跃出纸面,变为现实。

  梦绿,本色仙桃探源——规划大引领:凸显园林特色

  绿色,从昨天到明天的仙桃本色。

  曾几何时,仙桃从排湖岸边款款走来,在襄河水的悠然灵动中悄然成长。汉江、通洲河、通顺河、东荆河、仙下河、洛江河等诸多河流围城生绿,移步换景间,那一方浓得化不开的绿意,正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映象。

  如此之多的河流资源优势,该如何转化为城市景观特色?

  按照《仙桃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及《仙桃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仙桃市城市绿线规划》、《仙桃市蓝线规划》、《仙桃市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仙桃市委、政府先后确立了“一核多点、两带三楔”的城市绿化布局和“两轴、三环、六带、七横、七纵”的绿地系统构架。

  规划之下,仙桃城市绿化建设有了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一个个融水乡特色、地方文化特色于一体的精品园林工程相继上马,变化随之精彩呈现。

  仙下河,仙桃的标志性城市内河。从污水横流到园林景观,源于早前的集中改造。如今,两岸桃红柳绿,繁花似锦。2006年,仙下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沔街,曾经的城中村荒地。而今,它已跻身“湖北省旅游名街”。在投入1.8亿元之后,生态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持续打造,城中村华丽转身,一变而为集文化美食与自然生态景观于一体的休闲好去处。

  沔阳公园,一座以仙桃旧名命名的城市公园。它沿汪洲河一线铺展,集“蒹葭涤翠”、“古韵寻踪”、“逸动新城”区、“桃源绿洲”、“时代坐标”五大景区于一体,正朝着准四星级生态旅游滨河景观带的目标进发。

  小桥流水的期许中,荷塘月色的恬静曾赋予仙桃别样的气韵。如今的体操之乡,已然是绿色宜居的梦想家园!

  泼绿,感受城市底色——投入大手笔:推动改天换地

  绿色,从城市到乡村的仙桃底色。

  触摸城市的每一分绿意,处处可见智慧与汗水的融合。

  2002年,仙桃荣获第一批“湖北省园林城市”称号。2006年,市委、政府首次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奋斗目标。2012年,市委、市政府发文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从2010年起,我市连续4年启动城建、绿化“双十工程”,连年增加“泼绿”投资,大力推进道路绿化、广场绿化、公园绿化、庭院绿化。

  2010年,城市绿化投入5183万元。2011年,绿化投入达1.97亿元。2012年,城市绿化完成投资2.2亿元。3年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多达242.5万平方米,仙桃大道、沔阳大道、钱沟路、丝宝路、汉江路、复州大道等老城区的10多条道路绿化景观“旧貌换新颜”。

  2013年,仙桃绿化投资计划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39个绿化改造工程全面开启。

  “垃圾不落地”,让城市的客厅与走道随时恢复清洁状态。近两年,市财政先后投4780万元,购置洗扫车、清扫车、高压冲洗车、垃圾清运车等车辆29台,新建改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3座、公厕50座,安装分类式果皮箱1000多个,发放垃圾桶3500多个。快速保洁和摇铃收灰在大街小巷普及,5分钟内清除机动车道上的白色垃圾成为常态。

  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39万人,绿地总面积1338公顷,绿地率31.86%,绿化覆盖率36.72%,公园绿地面积35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3平方米/人。

  持续强化的大手笔投入,让灵动仙桃愈加秀丽雅致。

  植绿,擦亮城市名片——全民总动员:给力幸福家园

  绿色,从整体到局部的城市亮色。

  “建设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是仙桃‘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市长周文霞如是说,“实现这一目标,当深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创促建设,以创促发展”。

  建设中心城市,是仙桃的城市梦想。

  城市生态宜居,是仙桃市民的梦想。

  梦圆仙桃,需要每一个你我尽力而为,彼此服务于每一个你我。

  全民总动员,为城市的“创园”积聚着能量。

  交通协警刘天龙,上路七年如一日,成为红绿灯下的靓丽风景。奔走的身影背后,全民“创园”的理念点滴渗透。

  退休市民许先进,以近七旬高龄义务保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传递着“创园”人人有责的共识。

  力量的整合,更是在各个职能部门之中集聚。

  庭院绿化遍地开花,全城造绿驶入“快车道”。2013年春,市房产局、住建委、财政局、国土局、电信公司、疾控中心6家机关单位拆墙透绿,满庭春、福星城、明珠新城3个小区升级街旁游园。其间,全市范围内通过拆违还绿、拆墙透绿、拆栏献绿、见缝插绿、庭院改造、立体绿化,城区先后建成近30处街头小游园。

  绿地建设与保护,成为从单位到个人的全民行动。2012年,城市园林绿化维护专项资金达573万元,年均递增23.8%。公共绿地认养、把自家庭院当成公共绿地建管等做法先后推广,让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学校、园林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规划局、仙桃一中等16家单位获得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称号。

  工商、城管、交警、电力、交通多个部门与单位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十大专项整治”。如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发力,“创园”大气场气势如虹。

  “先画绿线再画红线”,这是仙桃的创举。严把“绿线”审批关,城市道路两旁、单位庭院实现“应绿尽绿,已绿升级”目标。今年夏天,住建部城建司巡视员陈蓁蓁率专家组一行来到仙桃,认为仙桃经验在全国独树一帜。

  在城市竞争的舞台上,没有哪座城市能够独步“舞池”。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仙桃一路上行,仍须奋进!(叶珍君)

来源:仙桃日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