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龙马,青山绿水抱古镇
新型城镇化的恩施样板——
龙马,青山绿水抱古镇
“田园农舍、土家山寨、盐茶古道、龙马大街”,近日,在省联投集团和恩施州、市两级政府召开的专题研究会议上,随着规划编制专家娓娓讲解,一幅美丽的风情画卷徐徐展开,引人入胜。龙马风情小镇修详规获得原则通过,即将由蓝图变为现实。
莽莽武陵,群山逶迤,出恩施州城35公里,有片海拔580米的河谷地,龙马集镇就位于这里。长期以来,这里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经济落后。李克强总理曾两次来这里考察,并承诺,5年后还要再来看看。
巨大鼓舞和鞭策,催动山区小镇新型城镇化步伐。恩施市决定,将龙马风情小镇打造成恩施州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工程。
依托山水脉络
两山之间,一条清水河蜿蜒淌流,田园村舍点缀两岸。走近龙马集镇,站在附近山坡上,只见小桥流水、阡陌纵横,好一派原生态乡土小镇风貌。
龙马集镇并非一个完整的区划范围,而是包含了附近龙马村、柑子坪村的部分地盘。算上沿河分布的居民点,总面积1.4平方公里,居民1500多人。
据省联投集团与恩施州、恩施市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省联投集团计划投资3.5亿元,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以“山水养生、土苗风情、龙马精神”为定位,在这里代建一座风情小镇。
“龙马正好处于梭布垭石林和大峡谷风景区之间,在集镇原有风貌上进行改造,也是考虑突出旅游特色。”省联投集团恩施分公司总经理付汉江说,龙马是恩施市龙凤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两个副中心之一,也是试点区中部特色产业板块、西部生态农业板块的区域中心村镇,建设规划将突出生态文明,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房布局,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好基础。
“龙马具有典型性。”省联投集团新城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段瑜表示,该项目是集团推进龙凤试点区改革建设,参与恩施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启动工程。
留住历史文脉
风情小镇,重在“风情”二字,但弄得不好,也会使风情变噱头。广东惠州耗资60亿元克隆的“奥地利小镇”,就是前车之鉴。
“那种所谓的风情小镇,是地产开发商盲目标签化的产品。”段瑜说,经过这样改造的乡村,既回归不了自然,又与民俗风情格格不入,居民难以接受。
龙马风情小镇不能走这类地产商业开发的路子,“要建设成山、水、田、园、林、居的慢生活小镇”。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万谦说。按照设想,以现有的龙马大街为主体重塑小镇格局,分别建设河道景观区、田园村舍区、盐茶古街区和移民新寨区。
对当地文脉的延续,则体现在对已有建筑的改造上。
在龙马集镇上,记者看到,不同时代的建筑混杂,其中,有上百年的木制民居,也有建国初期建成的卵石房屋,更有现代砖混结构建筑。这种形似年轮的建筑布局,是真实生活的印记,彰显着历史保护价值。
“对镇上建筑,不搞大拆大建,不强行追求统一风格,不搞整体穿衣戴帽。”段瑜表示,小镇只在沿街几个关键节点上进行增建,最终形成青山绿水环抱、保留时代缩影的古朴集镇。
农民就地入城
两山夹一河,土壤富含硒元素,60%用地为适宜建设区域,盐茶古道遗迹保留完好。建设龙马风情小镇,归根到底是为当地人。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产业?
在制定详细规划前,省联投集团新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对龙马集体土地流转、社会经济形态、居民生活方式、产业业态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入调研。将龙马集镇产业布局定位为“三产并进,发展特色产业”,在现有农业主导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富硒产品加工,新兴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住宅分布及旅游设施布局商业服务业。
“产业结构调整,将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农民将越来越多地投身市场化大潮,不断与城镇化进程融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管珊说。(彭一苇、梁甜甜、谢淼)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