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湖泊治理要走出“边治边污”怪圈
近日,我市召开了市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禁止向磁湖、青山湖、青港湖投弃排放污染物的通告》起草情况说明。会议强调,做好磁湖、青山湖、青港湖保护工作,是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对于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磁湖、青山湖、青港湖是我市城区的主要水体,长期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对“三湖”的保护力度,但因“三湖”周边排污口乱排和水域保洁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各湖泊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以青山湖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山湖昔日的骄人风采被逐渐淹没。1981年,省政府就批准了我市关于青山湖综合治理的工程计划。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对青山湖进行过5次综合治理,但无论怎样整治,青山湖始终在“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怪圈中来回打转。沿青山湖共有餐饮、住宿、汽车美容等各类经营性排污企业126家。据市政公用局统计,污水直接入青山湖的排污口仍有9个,污水量达到1000吨/日,形势依然严峻。
一边投入巨资进行治理,一边却任由污染物大量排放,如此治污,怎能见效?青山湖的遭遇提醒我们,湖泊治理一定要有紧迫感,一定要明确责任,要走出“边治边污”怪圈,不能让城市的明珠变成一颗颗混浊的泪珠。
水务专家说,治理湖泊分为四步,首先是截污,其次是清淤,三是岸线整治,四是生态修复。若是在第一步就打了折扣,剩下的几步还怎样走呢?就算走了,又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呢?在治理的过程中,要关口前移,严防偷排漏排行为,要提高违法成本、铁腕治污,甚至动用法律的武器,从根本上遏制企业排污。治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边走边看,更不能避重就轻,在各个环节都应该把好关。
青山湖综合治理,被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这在青山湖治理史上还是首次。各部门雷厉风行的“快反应”和“大动作”,也让广大市民再次燃起希望,随着新一轮综合治理工程的深入推进,市民期待看到碧波荡漾的青山湖。(何鹏)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