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城乡规划实现无缝对接
本网讯 通讯员夏楚云报道:近年来,枣阳市以城市规划为重点,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全市各乡镇、村,实现了城乡规划的无缝对接。
一是科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将枣阳城乡全市域327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形态,协调产业分工,明确一、二、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框定近远期城镇用地规模,明确划定城镇外围生态空间,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区域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实,保证区域长远稳定发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各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使各片区之间、各镇之间实现了规划的无缝对接。
二是实现城乡规划的全面覆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全覆盖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各镇总休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工作,各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了总体规划模型。
三是重视城镇风貌特色规划,妥善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避免千城一面,进一步优化、提升城镇形象,统筹与突出城镇建设特色,编制城镇风貌特色规划。同时编制完成了《枣阳市风景旅游规划》、《枣阳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等,对保护枣阳的风景名胜景观、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在城乡统筹规划中,他们针对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现状和近期新建居民点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居民点规划时充分考虑了耕作半径、耕作面积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特色村庄保留等,合理地确定了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点。全市域共规划农村居民点集群100余个,包括火青村、郭营村等15个有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的村庄。(来源:枣阳市城乡规划局)
一是科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将枣阳城乡全市域327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形态,协调产业分工,明确一、二、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框定近远期城镇用地规模,明确划定城镇外围生态空间,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区域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实,保证区域长远稳定发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各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使各片区之间、各镇之间实现了规划的无缝对接。
二是实现城乡规划的全面覆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全覆盖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各镇总休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工作,各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了总体规划模型。
三是重视城镇风貌特色规划,妥善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避免千城一面,进一步优化、提升城镇形象,统筹与突出城镇建设特色,编制城镇风貌特色规划。同时编制完成了《枣阳市风景旅游规划》、《枣阳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等,对保护枣阳的风景名胜景观、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在城乡统筹规划中,他们针对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现状和近期新建居民点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居民点规划时充分考虑了耕作半径、耕作面积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特色村庄保留等,合理地确定了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点。全市域共规划农村居民点集群100余个,包括火青村、郭营村等15个有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的村庄。(来源:枣阳市城乡规划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