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仙桃正文

仙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水乡田园城市

2018-07-11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途径。近年来,仙桃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全域布局、有序推进”的原则,抓重点、攻难点、补弱点,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乡田园城市迈出重要的一步。

  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达,且村庄分布零散,产业布局无序,河水污染严重,无形中增加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度。

  一是水网密。仙桃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沟渠4326条,其中,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跨区域河流11条。

  二是居住散。仙桃22个镇(办、场、园、区),仅有44个小集镇,其它654个行政村村庄分布散,区域跨度大。且部分村庄依水而建,生活污水就近排入附近河流。

  三是产业杂。仙桃禁养区养殖场386户,非禁养殖区养殖场1081户,除产业相对集中的张沟镇黄鳝养殖业、郭河镇畜禽养殖业外,其它乡镇均根据市场行情波动而调整产业模式。

  四是处理弱。除已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的行政村,污水排放标准可达到一级A和一级B外,其它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均为空白。

    五是水质差。全市36条市管河流,Ⅱ类水质河流3条,Ⅲ类水质河流10条,IV类水质河流10条,V类水质河流8条,劣V类水质河流5条,劣V类占比13.9%。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前期探索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的决策部署,仙桃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仙桃路径。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农村污水治理的关键在人。逐级召开全市、镇、村三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动员会,并理顺责任边界,形成以“政府主导、乡镇主体、农民主角”的责任体系,营造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性氛围。

  二是广泛开展试点。结合浙江等地先进经验,仙桃市自2016年起,在9个乡镇14个行政村探索实施了1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分别采用5种建设主体、处理工艺、建设模式和建管途径,力求找寻“符合本地实际、治理效果稳定、投资效益高”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

  三是择优确定工艺。组织专家组对全市17个项目试点运行情况、出水水质检测结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综合建设成本、建设周期、运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确定采用生物转盘处理、一体化微动力生物处理和无动力人工湿地处理等3种处理工艺分类实施。

  四是全面试行推广。汲取试点经验,全面启动654个行政村的地勘、地形图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组织设计单位召开评审会,一周一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同时,分别选取连片居住区域、非集聚居住区域、偏远散居区域等不同类型的小集镇和行政村,深入开展7个建设试点,进一步完善试点经验,健全体制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参与不够。大部分群众能认识到农村污水的危害性和治理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群众认为治理工作是政府的事,观望的多,支持的少,顾虑的多、主动的少。特别是雨污分流存在认识盲区,不理解、不支持。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经初步测算,农村污水治理共需资金约20亿元,但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资本密集程度高、资本回报周期长,民间资本介入少,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有限。截至目前,全市可整合的项目奖补资金仅1.2亿元,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建设标准不明。全省乃至全国没有正式出台农村污水治理相关技术标准,在工艺选择、建设标准及项目设计、施工、评价、验收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目前仙桃市的试点项目的设计施工只能参照浙江省出台的地方标准,造成施工图审查和项目验收等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监管。

  四是收费标准不定。全省农村污水处理收费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出台相关标准。在制定收费标准时,无明确的政策依据,极易出现程序不规范和加重农民负担等现象。

  五是运维体系不畅。部分乡镇不能有效履行监管职责,存在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现象。同时,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乡镇及农村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能力、技术支撑和检测能力不足,导致已建成的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较低。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下段打算

  仙桃市将立足问题导向,坚持因类施策,在薄弱环节上求突破,高质量、高标准搞好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力争为全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仙桃经验。

  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高密度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治理工作进乡镇、进农村、进家庭,确保治理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二是严格整治河道环境。全面治理养殖污染,按照“锁定现状,只减不增”的原则,年底前禁养区386户养殖场全部关停、拆除到位,非禁养区1081户养殖场全面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按照“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工作思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化、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常态化运作,避免河水水质二次污染。

  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积极探索“PPP、BOT、BT”等融资模式,邀请社会资本方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建设。拓展筹资渠道,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全市乡村振兴项目库,做好资金统筹倾斜,全力辅佐农村污水治理。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反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挂图作战,倒逼工期,2018年完成镇郊村、小集镇、环排湖区域、通顺河流域等321个行政村农村厕所改造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9年,完成剩余333个普通行政村中已纳入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和集中式)及配套收集管网建设,2020年,对所有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收集管网展开全面验收,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五是探索长效运维体系。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工程结构、处理规模等情况,遴选第三方行业机构组织开展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并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智慧化管理平台,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规范污水终端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监管。

  相关建议

  一是组织相关培训。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专业技术性人才缺乏的问题,建议省委省政府协调各职能部门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标准规范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偿服务费收取的规范性文件,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提供统一的政策指引的基础上,规范各地收费程序、收费标准,避免随意增加农民负担。

  三是制定奖补政策。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打造一批省级示范县市,并出台明确的考核标准与奖补政策,以此激励各地迅速行动,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