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应从粗放到精细
黄石港又一处道路在维修。路面挖下去几十公分,形成了长长的坑洼,居民上下公汽,得从坑上跳过。对修路带来的一时不便群众理解,但奇怪的,多日天气连晴,坑挖了后却迟迟不见施工,群众就不免有怨气:一旦下雨,就容易积水成沟,施工难度大增、耗时延长,路面填平修好不知等到何日?
类似现象在街头屡见。因道路维修、各种管线的安装,道路常常开膛破肚,但护栏围上后“忘了”,很长时间不撤去,或者施工结束了,却留下石头、砖、沙横亘路上,给行人和司机添堵。
城市管理越来越强调精细化,其内涵既包括工作时精心、细致,以“工匠精神”保证施工质量,避免粗制滥造、偷工减料、懈怠糊弄形成“豆腐渣”工程,也包括各项环节的及时精准对接,尽量减少因施工对群众生活的干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落实精细,在标准、措施、细节上都得有“绣花”功夫。
精细是责任心。成败在细节,细节出精品。以绣花功夫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个环节,不作表面功夫,才能绣出美丽、精致的图案,提升城市的品质。
精细是创新。从粗放到精细是城市管理的趋势。这需要创新手段、措施、流程,更要创新管理制度,以体制、机制、责任制保证管理的精细,甚至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精细更是一种态度,反映对群众怎样的感情。依笔者看来,路面开挖后就应迅速施工,并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完建材,心中装着群众,体谅群众的困难,在内心牢记“我们在此施工带来的不便”,而不只是像护栏广告牌所说的“敬请谅解”。
群众可以谅解一时的不便,不能谅解遥遥无期的不便。城市管理必须丢掉让群众忍受与凑合的想法,以群众为中心,将管理标准提高些,不把施工当成出行不畅、不便的借口,多想些办法,严格施工的期限,情况就会大有改观。(黄石公)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