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黄冈正文

黄冈:洁美乡村入画来

2015-05-08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洁美乡村入画来
——黄州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掠影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这种乡村景象,千百年来被人们向往。如今,在黄州区农村,这种景象随处可见。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武汉市新洲区文联的吴洪洲先生驾车带着妻子女儿,游览了南湖街道的千叶湖、陶店乡的齐安湖、陈策楼镇的甄家仓和蛤蟆湾等地,临别时挥毫泼墨:春润竹梅门第,喜融楼阁人家。

  争谋“家事”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表面看是一家一户的‘家事’,其实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大事,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黄州区委书记肖燕梅4月21日在区住建局调研时说。

  把“家事”当做“大事”,黄州近几年连续进行“门前四包”、“城管会战”、“四城联创”、“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宜居村庄”建设、“生态文明村”创建、“社区服务再造”等战役,将农民调侃的“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变成了历史。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在被苏东坡称为“如画江山”之地的黄州居民,对创造清洁优美城乡环境的愿望更加强烈。

  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城乡垃圾处理运行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连续3年将其列为区政府“十件实事”,并成立专班,负责指导、协调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体系建设工作。

  坚持“全域黄州、清洁黄州”的思路,区政府出台了《黄州区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体系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委托华中科技大学规划研究设计院编制了《黄州区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规划(2015-2025)》,为指导全区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垃圾运行模式,提供了科学引领。

  按照“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整合推进”原则,各乡镇、村组制定《村民公约》,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生态示范村”、“十星级农户”评选当中,以增强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规范其卫生行为。

  去年11月中旬,住建部召开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后,黄州区雷厉风行,打响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攻坚战。

  忙当“家人”

  今年春节刚过,黄州区114个“三万”工作队的342名干部,深入联系村组,将环卫保洁与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管出行”(村村通公交)、“管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忙当“家人”。

  区政府出台村庄环卫保洁“以奖代补”政策,区财政对垃圾收集处理达标的1500人以下的村(社区),一年奖补1万元,1500人以上的村(社区)每年奖补2万元;各乡镇街道按1:1比例,实行资金配套。目前,全区投入近500万元,购置了垃圾自卸式清运车辆50余辆、钩臂式垃圾箱体569个、板车145辆、垃圾桶8000余个,绝大部分乡镇、村组的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基本配齐。

  以自然湾组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减量回收处理机制,由小组长或中心户长兼任保洁员。全区已成立乡镇保洁公司7家、村保洁队109个,配备保洁员869名。

  全面放开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市场,积极吸引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向城乡环卫市场集聚。赤壁街道完成第二轮环卫保洁机制改革招投标工作,由2家保洁公司负责辖区95条小街小巷环卫保洁。陈策楼镇采取市场化运作办法,投入300多万元,引进深圳龙澄高科技环保有限公司,采取PPP模式,在全省乡镇街道率先实行直收直运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运输方式。

  实行区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村(保洁公司)和保洁员竞争上岗、绩效挂钩、年度考核制度,每月对赤壁街道9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情况进行考核,每季度检查各乡镇街道环境卫生,进行评比排名,全区通报,并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保洁经费结算的重要依据。

  一个城乡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置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正在完善,“集镇全天候保洁、村庄每天保洁、城乡一体化保洁”的工作格局业已形成,全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不再造成二次污染。

  抢做“家务”

  以全省“绿满荆楚”行动的“绿色乡村”试点为契机,黄州区在41个村96个自然湾实施乡村绿化工程。

  东湖街道邢家湾社区居民方玉刚,家门前的4000块砖、4吨黄砂堆放了几年。前两次环境整治,社区干部动员他搬走,他说道:“也没堆在你家门前,你管得着吗?”这次他主动搬走了。六福湾社区居民张正斌,门前的院里有一座旱厕,前年社区干部动员他改建,他要社区批地基。这次他拆了旱厕,在后院建起卫生间。

  长圻廖社区经济不宽裕,党总支书记戴小毛舍不得花钱请工,发动村组干部、中心户长、网格员等30多人,组成志愿者队伍,一个星期,清理100多户人家的乱堆乱放。仅此一项,节约用工酬金2万多元。

  陈策楼镇的陈策楼、王家岗,堵城镇的松杨、龙王,禹王街道的占岗、新河,路口镇的新华、丁甲、谢家小湾,陶店乡的茶园等30多个村,纷纷修建公共小游园、打造小景观、构建绿色长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堵城镇堵城村在全区率先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程,实现“污水流入处理池、村里不见臭水沟”。

  在10个重点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已有8个村被授予全省“宜居村庄”和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黄州区去年获得省级“三万”活动先进单位、“除四害”先进城区称号。

  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检查评比,黄州区代表黄冈市接受检查,名列前茅。

  走上了平坦路,喝的是干净水,住上了小洋楼,上的是卫生厕,更有家门口生态小广场、图书室、活动室等休闲场所全面开放。乘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春风,黄州区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城市生活梦变成了现实。(刘富中、余琴、向艳军、殷霞)

来源: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