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市住建委争做为民服务的先锋队

2013-08-26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争做为民服务的先锋队
——记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襄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湖北省襄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建设的职能部门,多年来在加快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四个襄阳”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建设系统文明行业示范点、全省“五五”普法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市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努力放大城市建设载体效应

  襄阳市城乡建设委着力于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实施城市扩容工程。2008年以来,该委按照规划,全力推进城市环线和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40平方公里以上,为招商引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未来5年,将通过新区建设、环线建设、园区建设等,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发展目标。

  实施功能提升工程。目前,市主城区已全部消灭“泥巴路”,人均道路面积达15.83平方米,超过国家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平方米的小康指标。新建区域排水能力达到两年一遇标准,在防汛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泵站监控全覆盖。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全面消除“无灯街”,安装各类照明路灯、景观灯5.6万盏,亮灯率达98%,路灯总数在省内仅次于武汉,节能灯改造比例在全省最高。

  实施公用惠民工程。市区建成供水管网658公里,集中供水普及率达97%,建成供气管道1400公里,发展天然气用户16.57万户,燃气普及率约97%,已成为湖北省内地级市中工程规模和气量销售最大的城市。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作为首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全面完成了246万平方米建设任务。目前全市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市区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实际日处理能力达44.5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以上,同时建成了日处理300吨的鱼梁洲污泥综合处置示范项目,采用先进的提纯制沼工艺,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该项目技术运用在国内尚属首例。

  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和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襄阳市城乡建设委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各项制度规范、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每年坚持通过函件、网站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将人民群众在道路、路灯、管网等方面的要求,作为推进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制订城建计划的重要依据。坚持在委机关开展“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和“治庸问责”活动,推进机关党员承诺亮诺、践诺评诺工作。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该委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坚持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安全宣传日和建设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万余份。深入推进服务建筑市场活动,组织开展了“文明施工现场竞赛活动”和“建设工程示范工地创建活动”,全面改善工地现场文明施工环境,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保持领先。

  该委按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服务环境最优”的要求,强化审批服务窗口建设,精减压缩行政许可、管理事项43项,行政服务中心城乡建设委窗口连续7年被评为全市“红旗窗口”。在服务农村方面,8个乡镇被列为全国重点小城镇,9个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10个被列为全省重点小城镇。积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万户的任务,18个行政村被确定为全省宜居村庄。印发了农村建房标准化图集,受到广泛欢迎。扎实推进“三万活动”,该委工作组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先进工作组”。同时,结合工作职责,强力推进了文明城市等各项创建工作。

  以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襄阳市城乡建设委把自主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原动力,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为适应襄阳城市建设的新要求,该委坚持通过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在总的工作目标上,立足在全省、全市争位次,力争实现“两争创”、“两争当”工作目标,即:在全省建设系统“争创先进经验,争当模范标兵”;在市直部门“争创一流业绩,争当表率模范”。围绕“两争创”、“两争当”目标,着力实施了建设理念大提升、民生改善大提升、服务效能大提升等“四大行动”,完善了整体联动的市场监管机制、协调有力的工程建设效率大提升机制、责任落实的目标管理机制等“四大机制”。通过努力,在省政府组织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评比中,连续5届光荣捧杯。建设工地质量安全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创新等多项工作经验在全省建设系统内进行交流和推广。(项玄)

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