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随州正文

随州:文化公园的桥故事

2014-01-08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姜奇报道:随州文化公园是一座以展示随州地域文化为主题,集文化纪念、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其设计独具匠心,让公园成为随城醇厚的文化缩影。其中的桥梁文化,更是缩影文化的一大亮点。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古桥。算起来我们随州也有“四大古桥”,分别是:姑嫂桥、通津桥、紫石桥和渡蚁桥。令人欣慰的是,如今,随州“四大古桥”通过缩影文化的展现方式,终于积聚一起,在随州文化公园现身。

  通津桥有两座,一座在随州文化公园东区的东北角,一座在东区的东南角。原通津桥位于随州城南关,建于元代。“通”即通达、和畅之意;“津”即要地,象征财富和权力。当时有大通津桥和小通津桥,两桥相距50米,起初是否官建有待考证,后因居民侵占桥基,濠水渐涸,到明嘉庆25年,知州朱天秩依顺民意,主持疏浚,濠水复通。朱天秩曾在随州为官一任,有关他的很多事不被后人所知,就因为复通了通津桥才为后人所记载,可见桥文化对名德的滋养。

  桥文化有许多社会学的内容,既承载有文学艺术家的诗赋神韵,又包涵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随州的“紫石桥”亦如此。紫石桥展示在随州文化公园东区的东南角,紫石桥为五孔,一大石拱两边各两个小石拱。桥身整体设计成紫色。原紫石桥位于曾都区府河镇现光山东麓。据清同治八年重修《随州志》记载:“紫石铺桥在州南60里,建始无考,明知州晋承命重修,旧志以紫石长桥为随州八景之一。”《随州志》“艺文”卷上有《紫石长桥》夸赞诗:“屈曲悬梯截水湾,红尘绝处见仙山。龙光直射银河表,虹影遥横玉峡间。平陆西来通坦道,大江东去架狂澜。无人渡海求仙药,我欲从之借羽翰。”紫石桥护栏刻有唐朝官府常有的“鹿角虎面鸟翼”图案,意寓“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从名称、碑记、传说所考证,随州的姑嫂桥为古代两位贤德女子所建。原姑嫂桥位于大洪山海拔300米的三步岭上。据传,很久很久以前,三步岭上住着一户人家,哥哥新婚不久,妹妹闺中待嫁。哥哥一天去集市,夜晚回来从独木桥上摔死深涧。姑嫂俩为修桥誓不再嫁,历经千辛万苦,修起两座石桥。如今,崖壁还依稀可见题诗:千年古道尘未消,伫立峭壁忆前朝。天公不与行人便,难得姑嫂造二桥。小桥见证了多少年风风雨雨,代表着人民的勇敢、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桥梁,还常常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州广水的“渡蚁桥”既和文人墨路有通,又浸润着宗教思想。渡蚁桥建在随州文化公园东区的东边,距上通津桥很近,东西跨过一条边渠。设计采用宋代风格,两边护栏图案以蚂蚁的夸张变形为设计元素,寓意二宋以竹渡蚁的美德。

  原渡蚁桥在广水的应山城南门外。据传,北宋时期,应山城南门外有座法兴寺。因和尚精通文墨,寺里设了学馆。有兄弟俩宋庠、宋祁心地良善,酷爱读书,才学超人。那天他们发现很多蚂蚁在洪水里挣扎很可怜,就以竹枝敷糖搭“竹桥”将蚂蚁救起。后来宋庠、宋祁进京赶考,宋庠将文中“蚁”字写掉了一点,是一只蚂蚁舍身趴在那个“蚁”字上充当那一点,最终帮兄弟俩考上了状元。

  中国的桥常融入环境、美化环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座著名的桥梁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座古桥,或许就记载着许多珍贵的史料,是文物、是瑰宝,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