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不需要“开清单”
近日,在一个纪念真理标准讨论30周年的座谈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谈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前不久他去某地讲学,有位干部递上来一张纸条,说现在中央和很多地方都在号召解放思想,请问解放思想有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比如规定从哪里解放到哪里?能不能给解放思想开一个清单,好让大家
对照起来学习,使解放思想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李教授给这名干部的回答是———解放思想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等着别人来开清单。这个回答耐人寻味,令人深省。
去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并将坚持解放思想置于“四个坚定不移”之首。十七大报告又郑重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很快,呼唤继续解放思想,打破束缚,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成了社会各界热烈响应的政治话题。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像那位给李德顺教授递纸条的干部那样,对解放思想产生了一些困惑,希望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能给解放思想开清单、定调子、给出时间表。这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认识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分析和探讨。
首先,能不能给解放思想开列一个清单,规定在哪些问题上可以解放思想,在哪些问题上不能解放思想?如果一定要开清单,倒可以给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的表现开一个清单。邓小平同志在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列举了因为“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而产生的几种怪现象,如条条框框多;随风倒,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主义严重,“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等等。相反,解放思想本身无法开出清单,因为解放思想的议题没有限制,也没有禁区,如邓小平所言,连“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遑论其他?
其次,要不要给解放思想定一个调子,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解放思想始终与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基本原则联系在一起。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破除迷信,冲破各种妨碍科学发展的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和体制束缚,通过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实践和创造没有一定之规,新情况、新问题更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解放思想也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因为那样只会把思想“解放”到既定的条条框框之中。邓小平说得好,“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再有,解放思想是否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笔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时,将活动分解为几个阶段,如广东省安排了“学习宣传,营造舆论声势和社会氛围”、“讨论调研,查找问题,提出思路对策”和“用于决策部署,总结形成制度设计,取得政策性的成果”三个阶段。但是,这样的阶段划分,只是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时间安排,而不是为解放思想安排的时间表。实际上,探索、实践和创造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成功,到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温家宝语)。
思想天性自由,而现实存在种种限制,解放思想既要让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同时也要用思想自由的强大力量,去触动和改变既有的现实格局,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思想与实际符合、主观和客观符合。如果一味拘泥于现实的限制,并有意无意地给思想活动划出一个范围,制定一个“标准答案”,安排一个时间表,即便冠以“解放”的名义,实际上却是给思想套上了新的牢笼,是对思想自由的戕害。这样做非但不利于解放思想,而只会走向解放思想的反面。
解放思想不需要“开清单”,不需要各种名曰“解放”实为禁锢的“规范”、“标准答案”和人为戕害。真正的解放思想,需要的是自由奔放的激情和尊重实践、尊重科学的理性精神,需要的是超越自我、打破束缚、冲决罗网的勇气,需要的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杀开一条血路”的决心和信心。(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