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开放的襄州欢迎你
本网讯 通讯员曾祥玉、王乐报道: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不断刷新城市特写,一条条油亮通畅主次干道四通八达,错落有致的绿化风景带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门店广告招牌新颖别致,规范有序的农贸市场内车水马龙……,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作为襄阳市重要组成区之一的襄州区,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空气污染严重、城市基建严重不足、发展滞缓的城郊区了,如今的襄州城市建设发展正在全面提速,一个日新月异的襄州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强烈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的真谛,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襄州正在以她特有的魅力,影响和激发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襄州人以更大的热情、更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这一切都缘于该区确立了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定位标准。襄州区版图面积2306平方公里,全区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襄州城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拥有24万人口。近年来,该区区委区政府立足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大力推进“一主两翼多极”的发展战略,加快新城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着力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明显变化。该区城管执法局秉承“百姓城管、服务型城管”管理理念,以打造群众满意城市环境为已任,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工作出发点,坚持走城市管理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市容环卫管理水平,着力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市民群众满意率和幸福度。
坚持日常管理,营造靓丽环境
城市日常管理在“常”和“长”上下功夫,常抓不懈,长效管理。细化责任,明确分工,加强和规范城市网格化管理,坚持日常管理和重难点整治,加强城区市容市貌日常巡管,杜绝“城市十乱”、“牛皮癣”等现象发生;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率和清扫保洁标准,加大空挡时段清扫保洁力度,实现全天候“无缝对接”,保证城区卫生质量;破解管理难强背街小巷及城中村检查督办指导;认真治理河道堤坝、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等地段环境卫生;规范烟花爆竹燃放,减少城市噪音,提升空气质量。
争做创卫先锋,打造城市名片
以“五城同创”为契机,积极开展争创环卫先锋等相关活动,群策群力,着力改善辖区环境卫生现状,横向完善垃圾清运网络,纵向渗透创卫环保观念。去年,襄州城管局先后完成了6处垃圾池改造,累积增配60辆垃圾清运车、200个垃圾桶、650个果皮箱,彻底改变了环卫设备投入不足的状况。细化考核制度,落实首位责任制,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落实创卫宣传工作,向学生、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巧疏马路市场,完善城市机能
针对辖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市场占到经营的问题,城管执法部门迅速成立专班,采取长期疏堵结合的“曲线管理模式”,联合群众,顺利将八一路、红星路、金富士路等多处马路市场转移到疏导点,即满足了居民生活需求,又保障了商户利益。为进一步缓解市民出行压力,保证城区交通顺畅,城管部门严格要求,严把原则,加大对城市静态交通管制力度,规范施划停车位819个,打造9条静态交通示范路。
严控户外招牌,提升城市品味
2013年,襄州城管局重拳出击,加大户外招牌政治工作力度,力求把城市门面提升一个档次。从去年9月起,城管部门累积拆除各类废旧、违规招牌120处,福银高速路口大型立柱式广告牌10余块。与此同时,在招牌审查过程中,简化审批流程,明确规格要求,以形式简洁、内容得体、材料环保为标准,严格把关,突显工作实效。除此之外,严格控制白亮污染源的数量,谨防污染对于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服务共建大局,净化城市空间
坚持日常管理与服务大局相结合,围绕“两改两迁”的工作中心,支持全区发展。一是创新渣土管理方法,按照“抓两头、控途中、把三关”的思路,加大对城区内建筑工地的规范化管理,杜绝源头,实施问责;二是巩固“大拆违”成果,始终以高压态势加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做到“巡查到位、宣传到位、督办到位”,严防出现偷建抢建行为,对新增违法建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究一起,绝不姑息。
今天的襄州正按照“八年七大片”的规划布局昂首阔步向前,践行着襄阳城市的东部崛起。相继启动总投资400亿元的云湾国际新城商住区、滨江滨河景观带、襄阳客运东站商务区三大板块开发,完成了航空路、交通路、邓城大道、卧龙路、园林大道等50余项重点工程的改造建设,基本形成“三横七纵”的城市交通网络。城区面积成倍扩张,城市功能的建设完善,城市品位的日益提升,不断改变着襄州的面貌,一座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襄州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崭新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