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后现代理念的点军样本——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点军区发展侧记

2013-09-12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 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 系列报道之三

后现代理念的点军样本
——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点军区发展侧记

绿色GDP:争创绿色发展先行者

  2013年,宜昌市点军区作为全省六个绿色示范区之一,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山水相融、森林覆盖率超过75%,这座“城市后花园”的转型别具意义。承载着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新希望,点军区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点军,青山绿水间涌动着发展热潮,澎湃着跨越激情。

  后现代理念的点军实践

  “力争把宜昌新区这个大作打造成杰作。”省领导嘱托,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后现代理念,显山露水、非对称性、自然化、生态感,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之城。

  新区建设倍添动力。省领导指出,要深刻理解指示精神,结合宜昌发展实际,树立后现代理念,要紧紧依托宜昌江穿城、城镶山,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峡江地形地貌,显山露水、起起伏伏、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连绵不断、若隐若现,突出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和城市个性。

  宜昌的优势在滨江、灵魂在生态、魅力在山水、特色在文化,而这四方面聚合度最高的区域是点军。

  绿色,是点军的“主色调”,4倍于去年的征迁总量,如何在绿色中腾出发展空间?城在山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一场后现代城市理念的点军实践正在稳步展开。

  城市的脚步更“轻盈”。“大挖大砍”式城市扩张模式改为组团式发展,利用河谷地带的空间资源,形成点军产业集聚的两道空间走廊,依托桥边河、长岭河和五龙河三条水系与长江垂直,纵向贯穿南站片区、桥边片区和五龙片区,串联主要城市功能核心,形成城区主要的绿化脉络,各个组团看似独立,却又因山、水巧妙相连,构建了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

  卷桥河、桥边河、五龙河一带,建湿地公园还是人工湖,正在点军市民和专家中热议。有人说,保留现在的河溪流,建一个湿地公园能维护城市河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有人说,修一个人工湖可以成为市民亲水平台。城市的建设开始倾听更多声音。

  城市的面孔更“鲜明”。13条溪流在7座山体间蜿蜒,点军如何做好山水文章,避免千城一面?为了不开挖山体,保持自然风貌,一条道路的规划反复修改,最终呈现出双向车道不在一个平面上的“个性表情”。

  背倚青山的一栋安置房,采用新型生物过滤技术,极低成本让生活污水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这场点军城市发展史上规模最大、气势最恢弘的新区开发大会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始终贯穿着。

  “点军印象”在转型中重塑

  2013年,是点军区的机遇之年,发展之年,蜕变之年。把后发赶超的奇迹铺陈在活力迸发的江南热土,把壮美的新城梦想镌刻在绿色崛起的滨江生态新城区。

  放眼点军,宏伟蓝图正化作现实震撼:今年城市建设总投入力争达到30亿元,实施城市开发建设项目15个,启动建设2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打基础、聚能量、谋长远,点军区正在奋力实现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跨越和转型。

  八方客商聚集。该区严格筛选引进符合新区定位的特色项目,1至8月新签约9个项目,其中过10亿元项目1个,过亿元项目5个。协议投资总额26.06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亿元,同比增长48%,用优质项目蓄足转型发展后劲。

  征迁全面提速。该区探索实践“集中会签”制度,补偿协议全公开接受监督,征迁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完成征地2550亩,搬迁房屋240户248栋、个体工商户36家、企业5家。安置房建设加快,完成规划范围内安置房选址定点13处,启动6处安置房小区建设,小杨家塆与西边冲安置小区成功交付入住,助推庙嘴大桥、东岳二路、五龙大道、江南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

  公建加速推进。与汛期赛跑,庙嘴长江大桥“长高”,点军侧主塔桩基完工。路网纵横拓进,东岳二路、将军路、五龙大道三条纵向主干道齐头并进,横向主干道江南一级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江南大道二期(朱市街至东岳二路)改造年内启动。新区“舒筋活络”,打下坚实发展基础。

  产业逆势而上。转型升级活力迸发,上半年,点军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近5成,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该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推动力。点军区现代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效益凸显,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亿多元,同比增长近5倍,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头并进的喜人态势。

  低碳产业启动绿色发展引擎

  行走点军,洋溢的不仅是生态之美,更有科技的魅力。2012年,占宜昌人口仅2.6%的点军区,却贡献了全市25%的高新技术产值。

  在求商若渴的时代,总投资额近亿元的项目被拒,原因是高耗能、重污染……避发展礁石,扬后发优势。点军区坚持择商、选资、引智相结合,国内第一个磁电子产业基地、航空复合新材料、高端三角钢琴制造等高产值、低能耗的新兴工业落户,高新企业数量和增加值升至全区工业三成以上,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科技引领转型,截至目前,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研发新产品达40余种,申报专利105项,授权54项。三峡药业、龙腾红旗等骨干企业实施节能技改,优化产品、扩大产能,每年新增产值达3.2亿元,

  落户点军的乐星红旗电缆公司是宜昌引进的最大韩资企业,今年技改项目投产后产能大幅提高,1月同比增长260.2%,已跻身全国机械工业500强、全国电器制造业100强。扎根点军的中南精密钢管公司发展迅猛,继去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今年产品成功打入美国、俄罗斯、瑞典等6国市场。

  现代都市农业发力,生态优势转变绿色财富。立足优渥的自然条件,点军区现代花卉苗木业年产值增速超过20%。2013年首届“三峡宜昌花木节”在点军区举行,花木为媒,130家省内外客商参展洽谈,达成销售意向近10亿元。花木飘香,为建设特优特美的宜昌城增添了一抹亮色,首次搭建的跨区域平台为点军叫响“中国花木之乡”新名片。

  从“生态立区”到“绿色崛起”,作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点军区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不断深化,发挥和放大环境与资源的最大综合效应。点军区委书记吴康年说:“生态环境是点军科学发展的最大资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双赢。”

民生GDP:年末的温暖“成绩单”

  每个隆冬,一份温暖的“成绩单”都会如约而至。

  宜昌市点军区委、区政府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每年初确定“十大惠民实事”,向全区人民做出承诺,这是贯穿整年的奋斗目标。

  翻开这份“成绩单”,民生改善让人欣喜:针对农村特困群众展开的土坯房改造工程年年不断;为解决城乡安全饮水问题,启动水厂新建及扩建,并针对半高山散居农户,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全区进行电网改造,服务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明确新增城镇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再就业,安居乐业成为一项项看得见实惠、感受的到温度的举措。

  这份温暖,直达社会的最底层。点军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施水平在全市领先,这栋公益性基础设施现代先进,办公条件是点军区最好的。就业是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关键和基础,点军区组织用人单位与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参加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通过广播、电话告知的方式让残疾人及时获悉就业信息,招聘会当日安排专车将残疾人送到现场。近年来,通过积极引导大力扶持,一批残疾人走上岗位回归社会,并涌现了残疾人十佳创业明星。

  点军中小学基础一度薄弱。近年来,该区年年把教育写入“十大惠民实事”,启动“义务教育五年脱困进步工程”,义务教育实现了后发赶超,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

  如今走进点军中小学,抗7级地震的新校舍取代了破屋陋舍,建起塑胶运动场,电子白板系统以及各种音美器材普及中小学课堂,寄宿学生统一供应营养餐。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和差异补贴制度让中小学校长实现100%轮岗交流,有15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偏远山区学校任教支教,实现师资配备均衡化。全区中考成绩年年攀升,小学统测主要指标超过宜昌城区平均水平,择校现象基本消除。“卫生脱困提升工程”让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每个乡镇都有科室齐全、医师专业的卫生院,每个村都有设施齐备、环境整洁的卫生室,群众看病更方便了,成本也降低了。点军区与三级甲等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合作,引进优质医疗资源,2013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点军分院建成使用,点军人民不用过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区”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迈入全面开发阶段后,“十大惠民实事”将被征地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2013年,点军区将完成全区安置房布点规划,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安置房,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实现就业或创业。

  每一年,“十大惠民实事”和招商项目一样,有进度表,也有督查制,全区各地各部门劲往一处使,全面贯彻落实实事工作的部署要求。基于此,年末的盘点件件有落实,件件暖民心,部分工程还出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让群众更早得到实惠。

文化GDP:道德立区文化兴区

  “作为宜昌新区中央文化区的点军,承载着城市的未来梦想,这个历史性跨越中,文化由‘短板’变为‘长板’,再加长。”点军区区长胡志莉介绍。

  宜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年内开建,这座服务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文化巨擎”让点军有了一流的文化设施。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落户点军,百年名校宜昌一中在点军新建校区,在青山绿水间品读智慧是这片中央文化区未来的美景。

  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点军发展战略中。点军已建成宜昌钢琴高端品牌生产基地。环高乐器制造(宜昌)有限公司生产托雅玛、森柏龙、波特曼等品牌的中高档三角钢琴,公司通过合资方式带动了一批乐器制造相关产业入驻点军,与日本浜二涂料公司合资兴办浜二涂料生产企业、与韩国三益公司合资兴办三盈乐器制造公司,推动点军乃至宜昌钢琴制造产业链快速成型。

  以青山绿水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点军闯出了“名堂”,贫困村车溪土家村“活态”展示土家文化,建成全国知名的4A级车溪景区,成为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与保护示范村。

  三峡宜昌世界名花展已连续举办五届,星罗棋布的农家乐,农业景点出新,生态旅游带动城乡积极互动。

  而在此之前,有点军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一直在探索、构建。

  点军坚持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把道德作为引导人、塑造人、凝聚人的文化基石。点军让群众选树榜样,让榜样走进群众,走出了贴近群众培育模范的特色之路。

  5年来,点军区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由群众推荐、评选出一大批群众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点军十佳人物”,精心设计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让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堂”、走进机关单位、走进工厂一线、走进校园,道德教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说教,而是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个个生动细节……每一次演绎生命精彩的现场讲述都让真情与泪水交融,模范与听众深刻共鸣。

  让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植根群众,“身边好人”的带动效应也正在凸显。7旬老人黎开仕捡拾垃圾捐资助学;普通工人龙英武勇救落水群众;教师陈发喜30年自掏腰包捐助贫困生……点军区不断涌现凡人壮举,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上街劝导文明,下乡调解矛盾,深入社区扶贫济困,一个个美德故事、一系列先进事迹、一项项有力举措,让文明新风常驻江南。

  文化之火,可以燎原。2007年,点军区艾家镇的朱元英和邻居接触到了健身广场舞,自得其乐的生活让她们非常受触动。“农村的生活也要这样丰富起来。”村里有打腰鼓的传统基础,艾家镇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第一支党群腰鼓队。镇政府和村委会投资数万余元购买了腰鼓、服装及音响等道具,并拉来了电力专线,腰鼓活动不限年龄、不限水平,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镇政府、村委会就成了热热闹闹的“百姓广场”。党员干部都和村民们在一起,大家爱腰鼓、聊家常、问冷暖,距离一天天拉近了,街坊邻里的头疼事,婆媳妯娌的小别扭,不少矛盾在广场上就说开了、化解了。

  如今,健身腰鼓成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菜”,在点军蔚然成风,全区每年推选腰鼓队参与市级演出,以前农民是“送戏下乡”的观众,如今却成了“送戏进城”的演员。点军准确把握群众的文化兴趣,积极培育引导让特色文化发展繁荣。(龙怡洲、林潇、汪军、杨发维、王新)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