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清淤悄然启动 泥浆制饼好像打豆腐
在东湖通道施工现场,与围堰同步进行的湖底清淤,已悄然启动。昨日,东湖湖面上,绞吸船开足马力,将围堰内湖底的淤泥抽到岸上。原东湖奶牛场附近的树木丛中,新建成的淤泥处理厂负责固化沉淀池内的淤泥,将其变成可以再次利用的泥饼,外运作为回填材料。
昨日天气晴好,湖面波光粼粼,随着插入湖中的钢板桩不断延伸,被铜墙铁壁合围的水域面积越来越大,从高处看去,就像两排硕大而紧密的子弹夹,横亘于东湖之中。
湖面上,有两条铁管被无数白色泡沫包裹着漂浮在水面,淤泥由此源源不断地送到岸边淤泥处理厂:在沉淀池内,大块碎渣、石块、蚌壳等物沉淀;经过隔污栅,饭盒、塑料袋和水草、树枝等垃圾被分离;调节池内,泥浆浓度被稀释;通过加料消毒、固化处理,泥浆变成一块块泥饼,可直接外运。分离出来的水,也可实现达标排放。
“淤泥固化过程,就像打豆腐:先从黄豆里清出渣滓,接着将其打成豆浆,搅拌均匀,加热时还要加入石膏,最后固结成豆腐、干子或者千张。”技术员周凌昊说,通过这条生产线,“吃”进去的淤泥含水90%,而“吐”出来的泥饼含水30%,整个过程仅需半个小时左右。
根据工程安排,开挖东湖隧道之前,将清理湖底淤泥,工期3个月。4月24日,东湖通道工程湖底淤泥无害化处理生产线全部建成,目前已投入试运行。而大规模的清淤,将在施工围堰全部合拢后进行。
通常认为:湖底淤泥十分肥沃,用来种菜或种树或许很不错,为何要劳神费力进行无害化处理?
东湖通道项目指挥部工程技术部经理主贺介绍:经过抽样检测,东湖靠近青山处淤泥污染严重,其中某些有毒金属含量较高,而且整体偏碱性,不适合作为肥料,“靠近磨山的湖底淤泥也许会强一点,如果经过检测可以作为肥料,或许会大大降低东湖淤泥处理成本。”
据介绍,东湖通道施工水域面积约55万平方米,按照淤泥均深1米推算,需要处理的湖底淤泥为55万立方米,如果全部堆起来,相当于汉口城市广场体量。这么多淤泥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随意放置,将形成新的更大的污染源。
东湖通道工程全长10.63公里,由1.49公里的红庙立交接线桥、约7.02公里的东湖隧道、0.37公里的团山路地面段、1.26公里的团山隧道、0.49公里的喻家湖路地面段组成,主线设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60公里/时,预计2014年底贯通。(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