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三大措施夺取防汛抗旱减灾全面胜利
本网讯 通讯员程勇报道:笔者在丹江口市获悉,2012年汛期,丹江口市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减灾工作方针,统一指挥,科学部署,分级管理,强化落实,采取三大措施夺取防汛抗旱减灾全面胜利。
未雨绸缪 防汛抗旱超前部署
一是检查到位。2月中旬,以防汛抗旱指挥部文件下发了汛前检查通知,并在全市水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同时两次分派工作专班对全市各乡镇所辖水库、塘堰、河道、河堤、堤防、水电站等汛期准备情况进行了检查。
二是责任到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丹江口市委、市政府调整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并以丹办文(2012)20号进行了明确,同时以丹汛(2012)6号文件下达了防汛任务和六种责任人,明确指挥人员的防汛抗旱责任、督办责任,将防汛责任制落实到每个水库、涉水工程和防守区域。
三是预案到位。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水电站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在建工程年度应急预案等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满足水旱灾害应急管理的需要。
四是监控到位。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及时了解暴雨分布和时空演变动态,通过预警广播发布了预警信息和指令提高群众防御山洪灾害的意识。
科学指挥 积极应对特大暴雨
8月4日至8月6日,丹江口市突降特大暴雨,官山、浪河流域河水暴涨十几米,流域两岸的盐池河、官山、白杨坪、六里坪、浪河等乡镇遭受巨大损失,灾情发生后,丹江口市水务局迅速组织动员180多名干部职工、10名水利技术员组成4个救灾工作组深入到重灾乡镇与当地水利干部职工一道抢险救灾。
同时,官山、浪河、三合堰电站、乡镇供水中心,各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干部职工积极组织抢修供水、发电设备,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努力,一周内受灾乡镇全部恢复临时通水,使灾区群众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统筹建设 水利设施灾后重建进展有序
巨大的自然灾害使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中遭受严重破坏,7个乡镇的集镇水厂、53个村级供水站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5个电站、22座泵站、127座塘堰、72.61千米堤防、97千米渠道、354.68米管道受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3亿元。
面对灾情,丹江口市水务局高度重视,组织技术人员分赴各受灾乡镇核查灾情,收集数据,编制了《丹江口市2012年“8·5”水利设施洪涝灾害灾后重建工程初步方案》。依据方案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目前各受灾水厂全部恢复正常通水,通过调配、新购管道28600米,已安装到位,恢复盐池河水毁河堤1100多米,受损水库、电站基本恢复正常。(来源:丹江口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