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房地产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2014-05-05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近年来,襄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襄阳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就有150多万,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大背景下,襄阳的“两改两迁”火热进行,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郊大批专业市场云集,城市已经形成良好的商贸新格局,投资居住两相宜,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为房地产市场带来大量刚需人群,从而支撑房地产行业发展。

    小区配建邻里中心

    2012年,省委、省政府在襄阳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了要打造“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当时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排名第一的就是城市东进,计划把东津新城建设成一个集行政、金融、物流、商贸、文化、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多功能、高能级综合体。2013年3月,以内环东线、中环西段工程开工为标志,襄阳城市建设正式奏响“东进序曲”。

    有这样一座楼盘,讲述着住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通的姻缘——开发建设东津新区是襄阳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重大决策,安置好东津片区征迁居民,成为重大前提。还建房小区(也称新市民公寓)征迁居民何时入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今年4月4日,在由襄阳市房投公司建设的东津新区北还建点,首批37栋多层住宅已全部建成,楼房外部装饰也已完工,小区内部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已安装到位。

    项目负责人邓翔介绍,37栋1056套房屋已基本具备交付使用的条件,其余5栋高层还建房正在建设。这批房屋将成为东津新区首批交付使用的还建房。

    一栋3层的小楼吸引了观房者的目光。“这是邻里中心,有2000平米,今后可做社区居委会、物业办公和居民活动场所。”邓翔介绍说,每个还建房小区都规划有一个邻里中心。

    居民可以拎包入住

    在新市民公寓,走进8栋3单元一楼左边的一套还建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净的墙面。工作人员说,墙面粉刷用的是一种知名品牌涂料。

    三室两厅一厨两卫的户型,每个卧室都有飘窗,客厅外还有一个景观阳台。厨房、主卧、副卧、储藏室分别按相应功能进行了布置,虽然是简装,但空间布局看起来宽敞、清新、明亮。厨房里,水龙头、开关插座、灯具、橱柜俱全。卫生间的便池、漱洗盆、地板砖也已装好。这一切说明:征迁居民拎包就可入住。

    据介绍,还建房分120平米和80平米两种户型,都将按照样板房标准装修,还将通天然气。为让征迁居民放心,各村成立村民监督小组,对建设质量进行监督。

    随着销售工作的不断推进,目前已经有2500多个家庭选择了东津世纪城。东津世纪城的崛起,对于东津新区乃至整个襄阳的发展,都具有示范性和开创性的意义。

    东津世纪城涵纳居住、商业、办公、教育、休闲等为一体,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一切,堪称一生之城。在教育方面,东津世纪城自建5所幼儿园,有实验小学、三中附校的入驻,更与名校三中为邻,真正做到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有一站式教育服务,家长们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而操心头疼,而且业主们将优先享有教育的权利。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大动脉。2013年,东津新区内环路全线贯通,实现了30分钟都市便捷生活圈。今年7月兴建东西轴线、园林大道、横三路等多条市政干道,加之贯通东津的八座大桥,“畅走不同路,同回一个家”将在不久后成为这座新中心的生活状态。在未来,5条地铁规划,更是繁华蓝图;而现在的东津,与襄阳东站一河之隔,15分钟即可畅达机场,已然缔造起一片繁华生活圈。

    民生是楼市主旋律

    “我买了一个商铺,今后住进新区开始做生意,不再种地。”史台村属于“两改两迁”户,48岁的农民杨可静说,他们一个村组已有20多户在东津新区买了商铺和住房。

    “襄阳要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首要的是要成为一个宜业宜居的城市,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将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同时,作为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经济发展。”4月初,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在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调研时语重心长地说,要大力实施“双核带动”战略,一手抓旧城棚户区改造,提升老市民生活居住环境,改造提升城市商业业态;一手抓新区新房建设推进“迎接新市民工程”,以更为优越的住房人居环境、服务设施和保障政策,吸引更多外来者在襄阳创业兴业,努力探索新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子。

    早在2012年4月,襄阳首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左岸春天验收达标会开幕。左岸春天小区建设达到了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要求,其中住宅产业成套技术体系、小区规划设计、小区建筑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均达到优秀标准;住宅的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均达到A级标准。左岸春天项目将欧陆建筑优雅壮丽的风格、法式浪漫主义精髓引入襄阳。

    2013年,襄阳市“两改两迁”规模前所未有。市房管部门着力推进31个“两改两迁”项目建设;同时,新世纪家居生活广场、襄阳竹叶山农产品交易中心、中豪襄阳国际商贸城、复星天贸城、新合作·襄阳食品商贸(物流)城等一批大中型商贸城及专业市场开建。

    民发·世界城是民发集团立足于襄州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响应政府城市东进号角的先行者。项目整体位于航空路与汉津路的交会处,所在区域未来将建成集高档住宅、购物中心、生态公园、商务写字楼等于一体,总面积达350万方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民发·世界城一期,共3047户,目前3000余户家庭已幸福入住。二期共计4500余户,已有4000余户也已全面交房。其整体分为四个地块组成,分别为浅水湾、浪琴苑、锦都汇、悦华里。所有社区人车分流,平均建筑密度仅19%。

    民发·世界城一二期千米商街——世界街,已基本售罄,多家商铺已正式入驻,加上长征东路桥的七月通车,和火车站东站建成带来的商业配套,整个世界城片区将会形成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其升值空间,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营造更宜居的生活体验,民发·世界城极力打造精致美观的园林设计,一期园林景观已然成型,绿化率高达56%,身处其中,犹如在林中漫步一般,悠然自得。而二期的园林投入是一期的两倍,无论是水景、灯光效果、意向景观的时尚设计、一步一景和多重景亭的人性选择,还是材质及树木的考究选择,设计师都竭尽全力创造一个更自然的空间。

    民发·世界城三期,于2013年正式启幕,打造集住宅、购物中心、写字楼、商业综合楼、步行街于一体的都会生活,首期组团学院派已经推出,在售房源几经售罄,三期综合体的入市,代表广场东片区正式成为城市新中心。

    中国光彩事业襄阳工业园是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湖北省政府重点项目、襄阳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主要以吸引中小型加工生产企业入驻。园区依托襄阳东风汽车产业优势和华中光彩大市场物流辐射优势;承接国家中西部产业转移;致力打造成鄂西北首席中小企业中央工业园。园区规划先进、科学。涵盖生产厂房及产品展示区、办公科研区、物流配套区、职工生活区,学校、医院、超市、金融、电信、广场和购物中心、休闲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据襄阳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游素斌介绍,襄阳正处于城市化大推进时期,楼市仍具有发展潜力,只要规模适度、开发有序,楼市会健康稳定发展。襄阳作为鄂西北的中心城市和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对地市辐射范围内的大量人群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今年年初,经过多次专家评审,襄阳智慧城市总规修编完成,共涉及公安、医疗、食品药品、交通、社区、水利、城管、物流、管网、旅游等11个领域。

    襄阳市政府正式下发《襄阳市市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今后市区(含襄州区)新建居住小区(含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征迁安置房及“两改两迁”项目等)都按照规定配建中小学校、幼儿园。

    独立崛起正当时

    4月12日,世联地产首席技术官、世联广州分公司董事长黎振伟来襄阳授课“新时期房地产开发营销,转型、创新与回归”时指出,襄阳处在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产业性区域中心,得益于地缘。因为襄阳城市所处的区位,具备了独立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襄阳房地产行业发展需要抓住新机遇。

    目前,襄阳市区31个“两改”项目中有2个项目(襄城武商生活馆、襄州云湾片区改造)已竣工,19个项目正在建设,5个项目已完成房屋征收即将开工建设,5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中心城区已迁出企业31家,已购买厂房企业9家,已征地企业23家,已签意向性协议拟搬迁至特色产业园区企业15家,已完成初评企业102家。中心城区44个迁出的市场中,已有4个市场提前转迁完毕。

    如今,襄阳已是高楼林立。截至目前,该市区已建、在建以及即将开工,规模达到或超过50万平米的楼盘已有20多个,其中规模达到或超过100万平米的楼盘有10个左右,城市综合体项目有10个以上,襄阳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大盘时代。

    自襄阳提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自觉担当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政治责任。“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需要坚持改革驱动、生态优先、产业支撑、城镇化带动、基础设施先行、民生为本。”襄阳市委提出,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需要“双核驱动”:推进老城改造,使城市更加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加快新区建设,使城市更加具有现代文化气息。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早日把襄阳建设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山水园林城市。

    伴随着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省级战略、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武襄十城际铁路的开建、东西轴线6月开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历史机遇,大量非城市人口对城市的发展充满期待,城市居民对城市的未来也充满信心。这些因素无疑是襄阳地产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襄阳地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侯红丽、孙建勇、黄作滨)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