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春雨行动”实施四大“城管革命”
本网讯 通讯员左志文报道:城市管理为现代城市运转提供动力、为城市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支撑,它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一个城市如同像一个人,如果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就难以赢得社会尊重,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一个城市只有打扫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市民才能神清气爽,城市才能吸引八方宾客。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黄石市城市管理部门将强力推进“春雨行动”四大“城管革命”,破解城市管理顽症,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结合实际,市城管理部门着手实施“春雨行动”四大“城管革命”。
思想革命篇
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培育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打造“全民城管”,实现由过去部门办城管走向全民办城管的跨越,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人都是城管人”良好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氛围。
在市广电局大显示屏、街头及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公交车、出租车显示屏加大宣传力度,主要是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讲文明,不要乱扔乱倒垃圾;讲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举手投足做起,从我做起;告诫广大市民群众不讲文明卫生行为,“大城管·春雨行动”将严格进行处罚。
宣传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广电局大显示屏及街头或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公交车出租车显示屏广泛播放“大城管·春雨行动”正在进行,不讲文明卫生行为将受到处罚,教育市民讲文明、讲卫生,提醒市民参与监督,为期一个月,宣传词半月一翻新。第二阶段,对“大城管·春雨行动”中拍摄的不文明行为在媒体和市广电局大显示屏、街头及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进行曝光,并实施处罚。第三阶段,发动市民用手机抓拍破坏卫生环境行为,凡每月达5条以上并属当事人可辨别行为的有效拍照,则给予适当的手机费奖励。严格实行严管重罚,对乱穿马路、乱丢乱扔、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纠章管理。
作风革命篇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对执法队伍的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和执法过程的督察、检查考评、考核等活动,塑造阳关操作、清廉执法的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
把“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肃风纪、严格监督”贯彻于执法管理的全过程,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定程序实施,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督察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倒查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定期开展考评、考核工作。
规范执法行为。严格制度管人,规范城管执法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按照打造一支准军事化城管执法队伍的标准,强化城管执法队伍的军事体能训练。
全面实施城管执法政务公开,公开执法依据、处罚依据、处罚标准、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机制革命篇
努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顺畅,具有黄石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完善整体联动实行清晰、严格的责任制,创新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发现处置机制,落实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创新“全覆盖”管理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联动”的要求,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为配合的管理模式。根据黄石的城市特点,针对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的延伸。从主次干道向居民区和老旧社区延伸。建设完善了居民区和老旧社区道路、排水、绿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居民社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实现城市管理了真正意义的“全覆盖”。
创新“样板式”管理机制。按照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美好示范路”创建中的市容管理标准和要求,认真总结提升一批城市管理工作“样板路”、“样板岗”样板模式,及时在全市执法系统学习推广、在全局系统形成赶学样板的热潮。
创新“疏导式”管理机制。按照疏堵结合的要求,全面实施疏导式管理。对全市夜市、地菜自产自销等各类临时经营业主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按“三有、四不、五统一”标准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一批疏导点,有效化解城市管理难题,建立占道经营长效管理机制。
专题革命篇
将破解城市管理种种难题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机合起来。破解城市管理顽症,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着力实施“五边三化”工程。坚持建设生态城市为主线,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开展洁化、美化工作,重点抓好万达广场周立面整治,全面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投入,突出抓好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垃圾收运系统,营造城乡洁净环境,彻底清除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积极稳妥推进保洁作业市场化。
全面加强路面抛洒和清扫保洁工作。按照干净、及时、安全的原则抓好保洁工作,对主次干道推行错时工作法进行保洁,对临街门店,推行垃圾定时上门收运;对大泉路等景观路段和重点施工工地周边道路,加强定时清洗路面;探索“门前三包”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双向承诺制。
着力实施城市管理疏导工程。对广大市民急难盼需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因势利导,制定可行方案,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摊群治理规划,实行分类治理。推进疏堵结合,解决一大批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空间问题,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疏导区。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该市实际,按照“三有”(有防污染措施,有垃圾收集容器,有专人负责卫生)、“四不”(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不损坏公共设施、不扰民)、“五统一”(统一经营地点、统一经营时间、统一经营设施、统一经营标识、统一经营标牌)的标准建设便民市场,从根本上解决执法冲突、影响市容环境和餐饮卫生等问题。
加强违法建筑整治。将“五边”区域纳入违法建法乱搭乱建重点整治范围,对违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铁路及公路管理等有关法规的各类违法建筑实行“违必拆,七先拆”,即领导干部违建先拆;党员、机关工作人员违建先拆;存在安全隐患违建先拆;顶风突击违建先拆;群众反映强烈违建先拆;影响重点工程建设违建先拆;影响“五边”绿化、洁化、美化违建先拆。加强19处各类工业园、开发区、城中村违法建筑管控力度,为招商项目落户扫除障碍。做好红线保护工作,杜绝开发商违建和市民私搭乱建。
全面加强占道经营管理。全面推进“记分制”办法全面加大“五业”等方面的治理,综合各责任部门力量,全面整顿大泉路、河西大道、下陆大道、106国道、鹿獐山大道等14条全市14条主干道汽车修理业、汽车补胎业、洗车业、废品收购业、金属加工业和小餐饮等占道经营各类扰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