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需加快推进
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尽管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7年过后,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人意。(5月4日中新网)
说垃圾分类试点效果“不尽人意”,这个评价比较客气。不少居民就说,自己做垃圾分类没有任何意义,垃圾车一来,全部混合拖走,分了白分。现在,城市街头不少垃圾桶虽然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桶,但其实就是摆个样子。
毫无疑问,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意义重大。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进行分类,不仅能减少垃圾填埋量,还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浪费。更不必说,在对垃圾分类后,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就会变小。
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在垃圾分类上养成了良好的素养,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令人赞叹。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上,甚至被发达国家所羡慕。但是,涉及到一些“软件”上,比如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就不容乐观,现在还停留在宣传不随手乱扔垃圾的阶段,与当前社会发展形成错位。这说明,这项工作需要加紧加快推进。
垃圾分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人参与其中,需要进行人员培训,需要完善设施设备,需要建立新的垃圾收集和处理制度,还涉及到资金的投入。推进的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细小而繁琐,遭遇阻力、半途而废也并非不可能。但万事开头难,只要有恒心、有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走紧走实,全面实现垃圾分类,也并非遥不可及。终有一天,垃圾分类和处理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像刷牙洗脸一样轻松平常。
这就要求,垃圾分类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另一方面,发挥基层的动员和组织能力,将垃圾分类教育进入小区,对居民进行指导。另外,为了减少推进的阻力,可以免费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实施分装。
46城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只是一个开头。希望这些城市,能在垃圾分类和处理上,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可复制的经验。而每位市民,也是主角。只有从你我做起,才能保护环境,才会有美丽的家园。(吴双建)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