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2013年市区六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正式启动
本网讯 通讯员石磊报道:10月8日,2013年市区六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启动动员大会在名人城市酒店召开,标志着该市2013年秋冬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市政府副市长朱慧,副秘书长刘强、石昌清、伍军出席,相关城区及市直相关建设管理部门参加了会议。
根据会议部署,为提升市区园林绿化档次和城市综合景观效果,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今年该市将重点围绕深南大道、胜利街至习家池、航空路、内环西路、邓城大道和内环南线六条城市重要交通通道,打造“一路一景、各具特色、形成气势”的城市景观路和绿化风光带。工程预计春节前全面完工。
其中,深南大道全长31公里,包括3段道路和5个节点的绿化景观提升:长虹桥北至七里河西路段将全面补植、更换广玉兰和银杏,打造“广玉兰大道”;七里河西路至邓城大道段将新植胸径20厘米的栾树,形成冠大荫浓、树形一致的“栾树大道”。
胜利街至习家池全长4.4公里,全线栽植银杏。将根据道路宽度变化,单排行道树采用胸径25厘米的银杏,双排行道树采用胸径20厘米的银杏,通过落叶大树实现“显山露水”的景观。整条道路共种植胸径25厘米的银杏399株、胸径20厘米的银杏1372株。
航空路(清河一桥至五洲国际)全长9公里,此次主要对胸径不足18厘米的行道树香樟进行补齐和更换,绿化带栽植桂花树和紫薇,侧分带下层满植红叶石楠,建成“桂花大道”。
内环西路(汉江三桥北至邓城大道)全长5.4公里,其侧分带将分段种植樱花,景观带片植樱花1800株,打造成襄阳的“樱花大道”。
邓城大道(襄阳西至长虹北路)全长7.2公里,在其中分带和侧分带中种植栾树、红叶石楠、桂花,间隔配置紫薇花丛,栾树与紫薇按照3:7的树种比例,打造成“紫薇大道”。
内环南线(三桥至五桥)全长10公里,全线种植行道树香樟,侧分带种植樱花、红叶石楠,胜利街至五桥段路侧各种植四排水杉林充实背景,突出“亲水”特色和季相变化,形成“香樟大道”。
襄阳具有良好的山、水、城、洲自然禀赋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但是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建设理念引导,造成城市园林绿化总量不足、档次偏低、缺乏特色,不能很好的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在今年的市区绿化提升改造中,该市首次将文化理念引入并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突出城市特色文化元素的融入和升华,力求将六条景观大道建成生态自然、简洁大气、显山露水、富有人文气息的精品示范工程。
亮点一:乡土树种的广泛运用
在今年六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中,将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精选优选适应性强,地域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4万余株,形成一路一景的景观效果。突出乡土树种的地域识别性,通过20余个品种乡土树种的广泛运用,不仅将能使“家乡人”唤醒“儿时老家”的回忆,还能使外地游客能随时随地直观感受到襄阳地域特点和南北差异。
亮点二:体现市花文化
今年的绿化工程将广泛增加紫薇的配置,体现市花文化,构建植物配置科学,季相搭配合理,山水林融合,美化与香化同步的城市精品园林,彰显襄阳独特的生态文化。
亮点三:汉江石的灵活运用
道路游园景观建设将就地取材,用好用活“汉江石”,因地制宜打造1-2条汉江石景观路,同时增加景石配置,“石”“景”搭配,将襄阳LOGO、“襄阳十景”及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图案、图腾和符号融入在园林绿化中,彰显襄阳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
亮点四:融入襄阳历史人文文化
在今年的工程设计中,将突出襄阳本土历史文化的深入融合,通过雕塑、景石、浮雕,甚至座椅、游路等反映襄阳人文文化。特别是城市交通出入口及道路游园节点将增加三国文化、汉水文化元素以及庞公、孟浩然等历史人文文化元素,使人时时处处能够触摸襄阳历史文化精髓,感受“襄阳味道”。
朱慧在动员会上强调,市区6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是民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要将其作为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更高需求的惠民工程,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高标准建设管理;市区6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是示范工程,要严格按照方案和时间节点,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抓好建设,坚持建管统筹,严格后期管理;市区6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是机遇工程,应该顺势而为,不断提高该市建设管理队伍的施工水平、管理水平;市区6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是形象工程,是展示该市建管队伍水平的舞台,要引入竞争评比机制,使所有队伍各展其能,促进工程水平全面提升;市区6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是攻坚工程,应该集中力量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市区6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是重点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资源环境、舆论环境和廉政环境。
他要求,全市建设管理单位都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全力以赴,克难奋进,按照“种出规模、种出气势、一路一景”的目标,努力将6条景观大道绿化工程打造成精品示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