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填埋
枝江推进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填埋
3月31日,记者在枝江市董市镇周湖村苍茫溪看到,昔日的臭水坑、垃圾池已变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图。
村子里的垃圾哪里去了?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军介绍,垃圾都由农户分类村里收集,送到镇里压缩,最后转运到市里垃圾处理场填埋了。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中,枝江市通过整合项目,一次性投入983万元,统一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填埋”的垃圾处理运行模式。投入450万元,在各镇、街办建设1个垃圾压缩中转站,每个中转站的日处理垃圾能力在20吨以上,各镇、街办添置1辆密闭式垃圾清运车;投入200万元给每个村配备垃圾集并房、便捷清运车和清扫工具;投入160万元给每个农户配备干湿垃圾桶各一套。
按照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设立农村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每个村民小组配备1名保洁员,全市共建立872名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队伍。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和主次干道、渠道的保洁,收集辖区农户垃圾,回收纸张、塑料、金属等可回收垃圾,将其它垃圾集中到村垃圾房,按规定时间集中运送到镇中转站,做到日产日清。
为建立长效保洁机制,该市采取村评比、镇检查、市考核的办法,将农户垃圾分类纳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内容,评出最清洁户、清洁户和不清洁户3个等次,分别挂牌。各镇将各村垃圾处理情况纳入文明村组创建内容,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检查,其结果与村组干部报酬、保洁员待遇挂钩。“看文明,先看环境”、“讲面子,先讲卫生”,成为镇、村干部和广大农户的共识。 (来源: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