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掇刀打造城市管理“升级版”
投入升级,坚持民生惠城
今年6月,细心的市民发现,掇刀区各主干道边的果皮箱全部换装了。此次新更换的垃圾箱为不锈钢分类垃圾箱,由两个收集器组成,一个专门收集可回收垃圾,另一个收集不可回收垃圾,做到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换果皮箱仅仅是其中一个小细节。
在掇刀区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新手段的过程中,既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有自下而上的实践基础。“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群众满意率,增强城市美誉度,成为掇刀区城市管理的诉求。
“创新社会管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无疑成为三个“抓手”。今年4月,掇刀区启动了领导包联社区“三创”工作机制,由区领导每人包一个社区的城管工作,办一个示范点。通过包联社区形成12条经验后,启动了区“四大家”领导包联21个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向社区延伸和向精细化转变。
经济发展要升级,城市管理首先要升级,资金再紧,勒紧腰带也要坚持投入不打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掇刀区在城市管理方面投入经费1600余万元,仅区级财政预算,较2012年新增40%以上。2013年,新购置环卫生产管理车2台、洒水车1台,制作勾臂式垃圾中转箱20个,更换垃圾桶内胆300个,安装分类垃圾收集箱200个,投入垃圾收集车12辆,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
自治升级,市民主动参与
城市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管“城”来服务于“人”,“人”作为参与个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天早上,“光明新鲜屋”老板胡正菊忙完店内的事情,留下店员守店,自己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作为九渊路商户自治管理6组组长,从“美丽到家”到北端的副杂店是胡正菊的“责任田”,看看自己负责的辖区卫生状况如何,遇到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胡正菊一天至少要巡查3遍。
“保护社区环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会尽力做好让大家满意,我也会带好头,自觉维护社区环境卫生。”作为九渊路上的商户,胡正菊感触地说,要管好一座城市,需要市民的自治参与。
全长1.5公里的九渊路,道路两旁共有住户4000余户、商户近300户,是月亮湖社区最繁华也最嘈杂的一条主干道。由于以往规划的限制,长久以来,商户出店经营、菜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靠等现象严重,高峰期的交通堵塞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针对这些乱象,社区将九渊路两旁的300户商户分成6段,成立了6个商户自治小组,由他们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一起配合城管、公安等部门,对责任区内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扔废弃物、乱停乱放等违章违法行为进行宣传和制止。
小贩问题是让很多城管头疼的问题,其实小贩的存在弥补了农贸市场的不足,但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居民自治”的理念推动下,掇刀区城管局按照堵疏结合和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在确保不影响通行和安全的前提下,在月亮湖路涌鑫花园路口、月亮湖路经和陶瓷路口、关帝路等区域设置了40余个临时疏导点。同时,在名泉路路口北侧、星火路南段、地税路南侧等区域实施了划线经营,合理引导了经营秩序。
家住沙洋县沈集镇的摊贩李梅,在地税路摆摊已有5年多时间,“香瓜、西瓜、甘蔗……地里应季出什么就卖什么,在指定的疏导点售卖,不用东躲西藏担心受怕,也不会被收费,做个规矩的‘生意人’也挺好。”
通过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相补充、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相依托,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了掇刀区各方因素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积极性。
责任升级,“马路办公”聚人心
烧烤摊、水果摊一字排开,马路两侧总被小商贩们“把守”着,出店经营的摊贩争相“蚕食”着路面,本不宽敞的道路被堵得严严实实;花花绿绿的小广告随处可见、垃圾遍地、餐馆排出的污水四处横流……未经治理前的掇刀区城南新区,留给人的就是这样一番糟糕的印象。然而随着“马路局长”的上路整治,城南新区的环境面貌正在悄然改变。
2013年3月,针对市民投诉“城南新区一直存在脏乱差、整治后易反弹等问题”,掇刀区城管局推行“马路局长”政策:选派1名班子成员,与机关管理工作脱钩,组建“马路局长”工作专班,将办公地点“搬”到了马路上,实行全天巡查、高位督查、马路办公,巡查发现、协调督办区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上任的“马路局长”,吕梅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忙碌:白天在外巡查市容整洁情况,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与责任单位联系、协调,直至问题督办解决。“除开会时间,我每周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马路上。”吕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管问题大多是动态的,比如流动设摊、道路抛洒等。现在管理好了,不等于以后就不发生了。城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要把马路当成‘主战场’,需要深入一线,通过现场办公,了解每个路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解决。”
随着“马路办公”理念的深入人心、实践的不断深入,掇刀区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发提高,建设美丽家园的“正能量”在街头巷尾集聚:所有学校行动起来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如火如荼;广大市民参与进来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越来越壮大;辖区路段长单位每周五固定开展的“万人大除脏”活动,成为城市创卫“生力军”……
吕梅说,“责任感升级,大家积极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不断扫除管理和执法的盲点,进而实现了保持持续长久的良好效果。”(邓琳、周芳)
来源:荆门日报 责任编辑: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