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居民购房意愿为何还降至新低?

2008-11-18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全国城镇储户最新问卷调查表明,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占比分别比上季和上年同期下降一点八个和二点八个百分点,创调查以来的新低。(11月17日中国新闻网)

  面对市场低迷的楼市,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杭州市出台了被坊间称为“杭州救市24条”的措施。几乎与此同步,上海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从50万元调高到60万元。而重庆、南京、长沙、西安、石家庄等城市也推出地方新政,或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或减免房地产交易契税的政策,或对购买住房的居民给予资金补贴,然而,各种“救市”举措的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城市成交量不仅没有出现反弹,反而进一步萎缩。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创调查以来新低,再一次说明,居民并没有买房价下降的帐,也没有买政府“救市”的帐。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对其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是前期楼市过热,房价泡沫太高,消耗了大量居民的积蓄,导致购买力下降。而房价出现回落,则对居民的购买热情构成了严重打击,因此,即使是有购买意愿的居民,也在持观望情绪。

  高力国际最新分析报告认为,虽然央行降低利率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房屋购买能力,但由于对未来房产市场调整的普遍预期,下降贷款利率似乎无法重燃消费者购买的热情。目前房产市场的风险已更多地来自于需求层面。也就是说,楼市能否重整旗鼓,主要还要看购房需求及居民的购买力。如果只有购房需求而买不起房,购房意愿自然下降。如有购买力但没有购房需求,纵使政府“救市”也是枉然。

  现在,楼市的低迷并不是居民的购房需求减少,而是购买力降低,虽然银行调低了贷款利率,政府也对购房进行补贴,但是,与不菲的房价相比,这只是九牛一毛。而对于那些希望购房的居民来说,政府补贴也是杯水车薪,难以缓解购房带来的经济压力。

  面对前期疯长的房价,不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或者是政府,都失去了理智,助推了房价的一波波上涨。俗话说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当住房被当作商品来经营的时候,同样逃脱不了这样的规律,因此,房价下跌以及现在楼市的低迷,都是市场的必然。

  房地产业虽然被当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功不可没,但是,政府“救市”成功与否,关键还是在于老百姓,要看他们是否有购房的意愿,腰包是否有足够的钱掏给开发商。所以,政府在救楼市的同时,应该进行宏观调控,笔者认为,政府“救市”的关键,应该在于提高居民收入,只有将房价收入比调整到合理的水平,居民的购房意愿才会增加,也才能达到真正救楼市的目的。(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