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打通排涝“主动脉” 坚守一线保畅通
打通排涝“主动脉” 坚守一线保畅通
——孝感市市政公用局防洪排涝纪实
本网讯 通讯员刘友安报道:翻开孝感城区地图,四通八达的线路跃然于纸上。然而,在硬化的地表下,埋设着无数的排水管涵和截污干管,它们形成了城市的“消化系统”,有序的将雨水和污水输送出去,构成了纵横交错的排水“主动脉”。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市政公用局加快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确保城市排水排涝快捷通畅。2016年6月30日至8月4日,孝感城区连续遭受七轮暴雨袭击,降水量接近700毫米,但城区内未出现重大内涝,这是孝感市城区排涝能力和排涝体系逐渐进步和完善的结果。
规划先行 优化布局城区排水网
孝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局部暴雨与流域性暴雨遭遇频繁,再加上城区主要排水管网建设较早,普遍存在容量小、设计标准低、设施老化、泵站抢排能力不足等问题,当受到内外河水位顶托时,雨水无法顺利排除,极易形成内涝。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近20年来发生了1996、1998、2008、2010年四次较大洪水。2008年8月30日,孝感城区1日降水量达126毫米,生物工程学校、湖北工程学院等多路段渍水深达0.5米至1.6米,城区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洪水、内涝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充分暴露了城市排涝能力的不足和排涝体系存在隐患。加之近年来孝感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多,新的格局给排涝带来新挑战。因此,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发改委、市城建委积极争取国家出台的雨、污水治理相关政策,市规划部门编制完成了《孝感市排水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城区雨水排放和污水治理相结合,提出需完善老城区排水系统,新建新城区雨、污水收集系统。
2011年,为进一步完善城区排水系统的规划,市政公用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编制了《孝感市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4年,按新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孝感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孝感市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修订)相继出炉。专项规划对症下药,为全市城区优化排涝管网布局,完善配套排涝泵站建设,加强流域监管,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管并重 筑好城市防洪排涝墙
“服务民生是市政公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区防洪排涝工程事关民生、服务经济,我们一定要把这项系统工程建设好,让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市政公用局负责人说。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孝感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这几年突飞猛进。从2008年开始,市政公用局建成了西湖泵站、长兴工业园泵站和东闸泵站,水利部门建成了河口泵站,四座泵站总提排能力达到49.15立方/秒。同时,先后建成了东闸片区、乾坤大道和西郊路等区域长度近5公里的排水箱涵;建成了槐荫河西岸和东岸、老环河北岸等三条近21公里截污干管。新建和改造长征路、工人街、环东路、体育路、环川路等20多处30多公里排水管网。从2007年开始,分二期建成规模为14万吨/日的城区污水处理厂一座。先后对城区17条主干道、34条次干道以及部分背街小巷进行市政设施维修;高新区将乾坤大道延伸线、文昌大道等十余条道路排水管网工程与道路工程同步配套建设,实行雨污分流。以上排水设施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孝感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另外,2016年孝感市城区没有出现大面积内涝,还要归功于城区已建成的槐荫公园和正在建设的澴川公园,这两块“海绵”湿地为此次城区防洪排涝起到了重要的调蓄作用。
未雨绸缪 打好防汛排涝攻坚战
2016年入汛之前,市政公用局就未雨绸缪,收集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信息,周密部署,做好防大讯、排大涝、打大仗准备。及时对城区3座泵站机组设备、3条截污干管进行维护;对255座检查井、20个溢流口进行清疏维护;对城区4个排水节制闸、污水处理厂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对后湖溢流堰上游漂浮垃圾进行随时打捞转运。
6月30日,市政公用局召开紧急会议,迅速传达市委、市政府防洪排涝指示精神,按照市城建委的安排布置,立即启动城区防洪排涝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防洪排涝应急领导小组,并且成立20人的防汛突击队随时待命。
暴雨期间,市政公用局党员干部坚守在排涝一线,众志成城防大汛。带班领导带队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间处置到位。泵站管理总站正站长程国平、副站长舒柳两名共产党员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因工作需要,他们舍小家顾大家。7月1日暴雨期间,舒柳2岁的小孩生病住院,为不影响工作,将岳母请到医院帮忙陪护。7月2日夜晚,又降暴雨,程国平和舒柳立即赶往体育路开启截污干管溢流堰闸。由于节制闸周围水面满是垃圾,细小渣子进入节制闸轨道,加上内外河水位落差大,节制闸手动开启费时费力。他们两人轮流操作,手掌都磨出了血泡,汗水、雨水、污水混合在一起湿透了全身,经过一个半小时才将节制闸开启。泵站工作人员吃住都在泵站,他们在高温、潮湿、噪音、虫咬等恶劣的环境里,通宵达旦值守,检查维护机泵设施。困了,就轮换打个盹,只有在不下雨的间歇,才能睡个安稳觉。截至目前,城区3座泵站共计抽排雨水900万方。
市政公用局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值守,确保设备完好率百分之百,抽排率百分之百,加大抽排能力,减少渍水范围,降低渍水深度。同时,针对2016年强降雨出现的问题,将迅速研究解决办法,改造和新建部分管涵,扩容和新设提排泵站,尽快补齐短板,确保城区排水通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