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恩施州正文

宣恩:建筑“活化石”扮靓新农村

2013-10-17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10月7日,记者在宣恩县高罗乡板寮村谭家坝看到,一栋栋青瓦白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土家民居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整齐排列,屋后白柚飘香,屋前碧波荡漾,屋檐前挂着的一排排大红灯笼将新村装扮得更加靓丽。

    正在新村指导工人施工的板寮村党支部书记石明应告诉记者,谭家坝特色民居示范点将建独具民族风格的特色民居100余栋,目前已完工45栋,并建成风雨桥2座,观景亭1座。

    宣恩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苗族、侗族人民创造并积淀了深厚的民族建筑文化,堪称一批民族建筑的“活化石”。

    位于椒园镇的庆阳凉亭街,建筑历史悠久,属于木质结构凉亭式古街道。清朝、民国时期,这里是湘、鄂、川、黔四省的边贸中心。专家考证,庆阳凉亭街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具有古代遗风的土家街市,其归属的庆阳坝村被命名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境内彭家寨吊脚楼鳞次栉比,集土家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美于一体,被誉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土家建筑的典藏”。今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高罗乡小茅坡营村的苗寨,则是我省唯一苗族风俗保留完整的聚居区。

    这些建筑“活化石”就像明珠一样,遍布宣恩的绿水青山间。如何把这些明珠串联起来,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09年以来,宣恩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宣恩建成全国民族民居示范县,围绕“保护一批特色村寨、建设一批特色村镇、改造一批特色民居景观带”的总体要求,按照“青瓦白墙、飞檐翘角、木门木窗、杆栏垛脊”的统一风格,新建和改造3000多栋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民族建筑符号的特色民居,在大山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按照土(家)苗风格,投资2100万元,在城区中心沿穿城而过的贡水河,建起了一条长800米、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的民族风情街。与矗立河边的文化浮雕墙、苗族钟楼、侗族风雨桥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浓缩的民族风情园。(李以国、覃丰收)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