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地产领袖要有领袖风范

2008-05-30 10:41:1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汶川地震,让一些昔日的地产领袖广受争议。其实,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绝非是某些大亨恼羞成怒的“良心勒索”,而是要求企业领袖必须有领袖风范。

的确,爱心无法用捐款的多少来衡量。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这种种情况可能不为外人所知。因此,谁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应该怎么表达爱心,捐多少才会达到“爱心标准”。然而,对那些每年都慌不迭的到台上去领取“地产领袖”奖的地产领袖,自然有不同于普通人、普通地产企业的要求。

领袖风范首先要求这些人要有过人智慧和思想深度,从而给普通民众心灵上的启迪。一些所谓的地产领袖在平时极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他们给自己设立的责任就是“为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为政府决策献计献策”。于是,在会议上奔走呼号,在博客上旁征博引。可惜在最关键的时刻,这些人或者偃旗息鼓,或者说些不疼不痒的东西,或者干脆在不深入了解7.8级强震(最初公布的震级)可能会带来多大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就匆忙定论。其不冷静的状态,或者说明他不太关心灾区状况,或者说明他离真正的地产领袖还有相当的差距。

领袖风范还要求这些人要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从而成为普通民众行为的榜样。然而,一些地产领袖的作为实在令人齿冷。有些人声言:“我为国家纳税了,这就是我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但是,就像工资超过纳税标准而去纳税的千千万万普通民众一样,这是义务。除了义务,您还有责任。还有些人说:“我的企业虽然每年有几十亿的利润,但我要为企业的正常运转考虑,要为十几万的员工前途考虑”。王石说:“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这都没错。这比那些一边拼命压低劳动力成本,工人工资数年不涨,一边又频频出现在慈善捐助场合,博得负社会责任美名的人要负责任的多。但作为年薪动辄数百万元的人,个人的收入捐出一部分来应该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职工的前途吧?但我们没有见到。您当然可以说“我家庭开支庞大也有困难”。好,那就做点不花钱的。在灾区一线有无数为救灾忙碌的人们熟悉的身影,这里依然看不到那些语言的巨人。您还可以说“我的责任是造房子”。然而,看透世间万事的佛祖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领袖风范还要求这些人要有过人的胸怀,从而团结更多的社会力量。王石在众多网友的指责下,不仅没有躬身自问,反而脖子一梗“我认为捐200万是合适的”解释,进一步引发了大家的不满。虽然王石最终道歉,但其不虚心接受批评的形象已经扎根在一些网友的心中。

在万民悲痛的时刻,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是那些受灾民众走出伤痛的良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这个受伤社会继续前行的动力。强调地产领袖要有领袖风范,在于领袖一词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不是领奖台上的花环。在最危难的时刻,地产领袖要振臂一呼,起到引领社会、温暖社会的作用。我们赞美匿名捐助,但对地产领袖而言,我们同样赞美他们实名捐助,因为他们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引领着社会良心,用自己的善行护卫着脆弱的心灵,这同样是不计名利的大爱。

领袖风范对自身企业其实也有百利而无一害,一个让员工看到承担着大义的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会更高,凝聚力会更强,生产力会更旺盛。

愿意做企业领袖,就请您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无力做企业领袖就请您收起风雨飘摇中的桅杆,让人们去凝视更伟岸的身影。我们愿意看到,王石的道歉是他成为真正地产领袖的开始。

灾后重建的路还有很长,能不能担起地产领袖的责任还有很多的考验,最关键的不是你怎样说,而是你怎样做。人在做,天在看,人民在看。(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