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劳资价格必然受市场供求关系所左右

2008-02-26 20:33:1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南方网  笃行侠

 

春节后的广州劳动力市场上外来工起薪大涨13%,出现“2000元月薪招不到送水工”的现象,小保姆、搬运工每月薪酬也都分别上涨到1500元、1000元,部分简单劳动力工资价位及增长速度,对比起大学生抢着干月薪800元的文秘工作,确实把高等教育推向更尴尬的境地。因此有人对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忧心忡忡,甚至认为是新“脑体倒挂”现象的来临,“读书无用论”也重新有所抬头。(25日人民网)

“脑体倒挂”即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高于脑力劳动者,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一些城市出现的独特现象。根据社会学者李强的分析,主要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的过程中,体力劳动者先于脑力劳动者进入市场经济,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最先获得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出现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脑体倒挂”的现象。但随着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单位和社会群体融入市场经济,昙花一现的“脑体倒挂”早已寿终正寝,“知本家”的横空出世、知识精英与经济精英以及政治精英的联姻早已使“知识创造财富”的神话演绎成现实,甚至矫枉过正。那为什么在大学生和农民工之间却仿佛出现了新“脑体倒挂”现象呢?

其实,广州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表面上类似出现“脑体倒挂”,实际上却跟以前“脑体倒挂”现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但站稳了阵脚,而且日益完善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市场经济的杠杆不停地扮演着调节不同岗位薪酬高低的重要角色,劳动力价格标准受市场供求关系这双无形的手所决定,紧缺时价格就会上涨,宽松时价格就会下调,这跟学历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尤其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膨胀,打乱了既有的金字塔形的人才需求结构,也把许多原本作为技术工人培养的学生纳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范围,从而导致了在社会还无法提供足够的合适岗位的条件下,造成大量大学毕业生出现暂时的相对过剩,而技术工人却非常短缺,甚至经常发生“技工慌”现象。再加上珠三角地区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的今天,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非常旺盛,在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大学生与农民工之间的出现薪酬差比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更何况,由于前些年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使劳动力供给趋于无限,直接导致劳动力价格提高缓慢,当前部分简单劳动力价格近两三年快速上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补涨”。而且,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更多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为一点工资干些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儿。因此,用工企业也就不能停留在老观念中,认为只要是农民工就可以压低工资,只要是体力活儿就不用支付过多成本,而必须提高劳动力价格才能招揽到工人,维持正常的生产需要。

至于一些人从大学生与农民工薪酬高低比较中就联想到新“读书无用论”,其实是很肤浅的观点。因为,知识转化为财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是存在时滞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迟滞的今天,劳动力的需求当然是“就低不就高”,但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自主创新型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必然需要吸纳更多如大学生等较高层次的劳动力。而且,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回报率或预期收入与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是不能期盼于短期的就业现状和工资水平所实现。当然,我们的教育机构也要引起反思,尽快完善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核算,规范收费问题,在确实解决“高等教育收费占中国普通家庭支出高额比例”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要创新培养机制和目标,努力培养一些“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